2016中国作物营养强化项目国际研讨会召开

中国植物生理与植物分子生物学学会  |   2017-07-22 14:58

近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中国作物营养强化项目主办、山东齐鲁师范学院和我学会承办的2016中国作物营养强化项目国际研讨会,在山东省济南市召开。

研讨会上展示了中国作物营养强化项目(HarvestPlus-China, HPC)最新工作进展,来自国际国内共27位专家还分享了来自不同研究领域的科研成果,并探讨了科研成果产业化的可能性,作物营养强化技术成果产业化的实现路径,与国际生物强化项目建立新型合作模式,中国与国际营养强化项目未来建立新型合作模式等重要议题。

中国作物营养强化项目副主任、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副所长张春义研究员,通报了中国作物营养强化项目自2004年成立以来至今取得的成果:已培育出18个营养强化作物品种/系,涉及铁、锌、维生素A源、叶酸等多种微量营养素及玉米、甘薯、小麦、水稻等作物。据估算,在作物营养强化品种的推广方面,每1元的投入会有大于300元的经济收益。
中国作物营养强化项目(HarvestPlus-China, HPC)依托于中国农业科学院,于2004年5月启动,致力于通过传统育种技术、分子育种技术并与营养科学相结合,筛选、培育、评价和推广富含微量营养素(铁、锌、维生素A源、叶酸等)的营养强化作物新品种,预防并减少我国人群中普遍存在的营养不良和营养失衡以及微量营养素。

国际HarvestPlus 项目提供研究经费资助了12个研究课题,来自国内30多个科研机构以及各级疾病预防和控制中心的涉及作物资源学、育种学、农业经济、动物营养、公共卫生等不同研究领域的多位专家研究团队参与其中。

经过多年努力,中国作物营养强化项目建立了全国性的多学科交叉的研发队伍和组织机构,在作物新品种培育、人体营养实验、经济效益分析、学科团队和研究平台建设、文章发表、专利申请及公众科普宣传等多方面取得显著成绩,得到国内外专家的一致认可。已经培育出一批富含微量营养素的作物新品(系)。其中,具高产潜力、高锌含量小麦达到国际HarvestPlus 的育种目标,成为北部冬麦区和黄淮旱肥地有重大推广价值的新品种。高维生素A源玉米杂交组合适应性好、籽粒商品性好,产量达600公斤/亩以上,总类胡萝卜素含量超过育种目标。富含β-胡萝卜素的甘薯进行了营养人体干预实验,结果表明食用可以显著改善儿童体内维生素A缺乏的状况。取得了一批科研成果,建立了国际标准的微量元素分析技术平台,发表70多篇期刊文章,申请10个发明专利,获得发明专利1项,编写出版了《生物强化在中国》一书。

来源:中国植物生理与植物分子生物学学会

原文链接:http://www.cspp.cn/cp2-1_more.asp?id=1600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

相关推荐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