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1月14日电 (记者 孙自法)记者从1月14日在北京举行的中国2022年全国地震局长会议上获悉,全国地震系统圆满完成2021年全年各项任务,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
本次会议指出,2021年,地震系统坚持统筹推进防震减灾高质量发展,主要体现为防震减灾服务取得显著成效、地震监测预报预警能力持续提升、震灾防御基础业务体系逐步形成、地震科技创新扎实推进等方面。
——防震减灾服务取得显著成效。高质量完成地震应急响应服务,全年中国发生5级以上地震37次,调度地震系统应急处置83次;制定震后12小时应急服务响应行动清单,建立联动支援制度,开展多单位多形式实战演练,应急响应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开展粤港澳大湾区三维结构探测和京津冀大震巨灾情景构建试点,推动构建京津冀、长三角地震灾害联防联控工作机制,保障国家重大战略地震安全;成功举办第二届全国防震减灾科普大会,开展23次科普主题活动,参与公众超1.4亿人次;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纳入国家政务服务平台,新认定38个国家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和128所示范学校。
——地震监测预报预警能力持续提升。地震监测取得新进展,继续实施青藏高原监测能力提升项目,开展海洋地震观测业务设计和站网规划,编制定点形变等地球物理站网规划;地震预报业务不断加强,制定实施291项震情监视跟踪和应急准备工作强化措施,强化重点地区大震监测预测和应对准备;地震预警不断完善发展,推动建设中国地震预警网并持续优化,云南漾濞6.4级、四川泸县6.0级地震后,累计向2500余台次专用终端和26万电视用户发布预警信息,地震预警减灾实效初步显现,全年完成地震正式速报1213次。
——震灾防御基础业务体系逐步形成。成立地震灾害风险区划工作推进领导小组,推动建立以国土地震区划为主线、以探查区划评估为重点、以标准规范为支撑、以科技创新为驱动的新时代震灾防御基础业务体系;自然灾害防治两项重点工程稳步推进,全国基本完成调查任务,44个试点区县完成风险评估与区划,229个重点区县扎实推进房屋设施加固任务;支持绵阳、宜宾等17个城市开展活断层探测,利用遥感技术完成全国3.2亿栋房屋抗震设防能力判别;开展地震灾害风险评估和区划试点,编制地震构造图等12项技术规范,编制分省1:25万地震构造图和分县1:5万活断层分布图,初步建成全国地震灾害风险基础数据库和房屋设施抗震设防信息平台。
——地震科技创新扎实推进。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场纳入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编制未来3年地震业务信息化建设方案,组织实施公共安全信息化工程;组织开展云南漾濞、青海玛多、四川泸县地震科考,为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中国地震局2021年编制完成“十四五”国家防震减灾规划和科技、人才、科普、国际合作规划,重点任务纳入“十四五”国家应急体系和相关行业规划。(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
原文链接: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2/1/472579.shtm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