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纤维化是各类慢性肝病共有的病理过程,本质上是肝脏应对各类致病因素(包括肝炎病毒感染,酒精滥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药物损伤和胆汁淤积等)的创伤-愈合反应,主要表现为细胞外基质 (extracellular matrix, ECM) 过量合成并在肝脏内弥漫性沉积,严重损坏肝脏的正常结构和功能,其进一步发展会导致肝硬化、肝功能衰竭甚至肝癌。活化的肝星状细胞是ECM 的主要来源,在肝纤维化中起着关键作用。临床证据表明,肝纤维化病变可以逆转,更甚者早期肝硬化疾病也可以逆转。因此,研究开发有效的抗肝纤维化药物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质子泵抑制剂 (Proton pump inhibitors, PPIs)是通过抑制胃壁细胞H+-K+-ATPase活性而抑制胃酸分泌的一类药物。除了抑酸功效,越来越多证据显示PPIs还具有抗炎、抗氧化、促凋亡、调节自噬和化疗增敏等药理活性。本研究发现PPIs家族成员之一泮托拉唑通过促进YAP降解抑制肝星状细胞活化,改善胆管结扎大鼠肝纤维化。
在胆管结扎大鼠模型中,泮托拉唑 (150 mg·kg-1·d-1, i.p.) 给药14天后可明显降低动物血清中AST、ALT、TBA和TBiL等生化指标;改善胆管结扎大鼠肝脏坏死、炎症浸润和胆管增生等病理变化;减少胶原沉积,改善肝纤维化程度;下调大鼠肝脏内肝纤维化相关基因 Col1a1、Acta2、Tgfb1和Mmp2的表达。在体外抗肝纤维化活性评价实验中,以人肝星状细胞系 LX-2 和小鼠原代肝星状细胞为研究对象,给予泮托拉唑干预后可呈剂量依赖性地下调肝纤维化相关标志物的mRNA和蛋白水平。
研究采用转录组测序分析,并进一步验证发现,泮托拉唑能够抑制肝星状细胞和胆管结扎大鼠肝脏组织中Hippo信号通路关键效应分子YAP蛋白以及下游靶标CTGF、ID1、survivin、CYR61 和 GLI2的表达水平,同时在LX-2细胞中抑制YAP的核转位。转染质粒过表达YAP后可拮抗泮托拉唑的体外抗肝纤维化活性,而用RNA干扰技术下敲YAP后则起到相反的效果,表明泮托拉唑通过抑制YAP信号通路而发挥抗肝纤维化作用。给予蛋白合成抑制剂CHX和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处理后发现泮托拉唑可通过蛋白酶体途径调控YAP蛋白的降解。随后发现泮托拉唑可减弱OTUB2与YAP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得 OTUB2对YAP的稳定作用减弱,从而促进YAP的泛素化修饰,加速其在蛋白酶体途径的降解,最终抑制YAP信号通路。
综上,该研究证实泮托拉唑具有良好的体内外抗肝纤维化活性,并阐明了泮托拉唑通过阻断OTUB2与YAP之间的相互作用,促进YAP的泛素化修饰,加速其在蛋白酶体途径的降解,从而抑制YAP的核转位以及下游信号通路,下调肝星状细胞中肝纤维化相关标志物水平,抑制肝星状细胞的活化,发挥抗肝纤维化作用。
来源:中国药理学报
原文链接: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5OTI2NzAxMA==&mid=2247484681&idx=1&sn=b01c3b821aa49df737279d0d988131be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