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变态发育受保幼激素(Juvenile hormone, JH)和蜕皮激素(20-hydroxyecdysone, 20E)的协同调控。之前的研究认为,JH在幼虫时期的主要功能就是拮抗20E信号而阻碍变态发生。华南师范大学李胜教授团队2018年在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上发表论文,阐述了JH在前胸腺中通过其胞内受体Met/Gce及其初级反应基因Kr-h1抑制20E前体ecdysone的合成,从而阻碍变态发生的分子机理。近年来发现,除JH胞内受体外,还有JH膜受体存在,JH通过胞内信号和膜信号共同调控变态发育进程。但是至今仍未鉴定出JH膜受体,也未绘制出完整的JH膜信号下游磷酸化调控网络。
近日,Science Bulletin发表了李胜教授团队题为“Juvenile hormone membrane signaling phosphorylates USP topotentiate 20-hydroxyecdysone action and Yorkie activity in Drosophila”(果蝇中保幼激素膜信号磷酸化USP进而增强蜕皮激素信号)的研究论文,阐释了JH胞内信号和膜信号协助ecdysone合成而精准控制昆虫的蜕皮和变态的具体分子机制。
李胜教授团队结合果蝇遗传学和磷酸化蛋白组学,对Met Gce双突变体在长期和短期JH存在或缺失的情况下做了大量的磷酸化蛋白组学分析,并鉴定出USP(20E受体复合体EcR-USP的重要组分)Ser35为JH膜信号诱导的磷酸化位点。后续实验证明JH膜信号通过激活PLC-PKC以诱导USPSer35磷酸化。使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将USP Ser35替换成无磷酸化活性的Ala35,得到了USPS35A 突变品系。发现USPS35A造成前胸腺ecdysone合成减弱,从而系统性引起全身20E信号下降,导致发育时间延迟。这些研究成果为阐明JH膜受体及其下游的磷酸化调控网络奠定了重要基础。更为重要的是,结合之前的研究成果,李胜教授团队提出了一个新颖的变态发育激素调控理论模型:JH胞内信号抑制ecdysone合成,JH膜信号维持ecdysone合成,因此JH精巧地协同ecdysone合成,并最终达成20E诱导蜕皮和变态的周期性稳态。
JH胞内信号和JH膜信号协同调控ecdysone合成的分子机制
美国Virginia Tech著名昆虫内分泌学家Prof. Jinsong Zhu撰写评论文章“Non-genomic action of juvenile hormone modulates the synthesis of 20-hydroxyecdysone in Drosophila”对该研究进行点评,系统介绍了JH膜信号的研究进程,并认为李胜教授团队的这篇论文是近年来JH-20E互作的最重要进展,为昆虫变态发育的激素调控研究指明了一个新的重要方向。
在该研究中,李胜教授团队2019级博士生高月和青年英才刘素宁博士为共同第一作者,李胜教授及其长期合作伙伴—马里兰大学的Jian Wang教授为并列通讯作者,华南师范大学为第一通讯单位。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重点国际合作项目、面上项目以及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
点击【阅读原文】或文中题目可获取原文
来源:scichina1950 中国科学杂志社
原文链接: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3MzQ5MzQyNA==&mid=2656812945&idx=2&sn=887a24ea1a1f73fb1cd9dff7c19c3943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