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红卫课题组揭示植物激素在早期胚乳发育中的动态变化及作用

JIPB  |   2020-03-24 11:38

来源:JIPB

禾本科作物如水稻、小麦和玉米的胚乳是人类粮食的最主要来源,其发育和营养累积直接决定粮食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因此,胚乳发育的机制研究不仅为产量和品质性状的分子育种提供线索,也有助于揭示植物进化和分化的分子基础。尽管有研究表明植物激素参与禾本科植物的种子发育,到目前为止,人们对胚乳特别其早期发育过程中激素的动态变化及作用还了解较少。

近日,JIPB在线发表了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中科院上海植物生理生态所薛红卫课题组题为“Phytohormone dynamics in developing endosperm influence rice grain shape and quality”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与湖南农业大学、中科院植物所合作,整合了表达谱分析、质谱测定、特定基因表达等手段,系统研究了植物激素在水稻胚乳发育过程中的动态变化, 发现了不同激素对胚乳发育及种子产量、品种的差异调控。对胚乳特别是早期胚乳发育的基因表达谱的分析表明,在胚乳发育的不同阶段激素合成和信号相关基因呈现明显的动态变化,细胞分裂素相关基因在胚乳游离核时期高表达,在细胞化时期,油菜素甾醇与脱落酸相关基因表达开始提高。
生长素相关基因有两种表达模式,OsYUC12等基因在游离核时期特异高表达,而OsYUC1,9,11等基因在胚乳细胞化完成后开始表达。质谱测定结果验证了表达谱的分析。利用胚乳特异表达启动子TFSE1驱动表达生长素、赤霉素、油菜素甾醇和细胞分裂素合成相关基因,研究发现胚乳中激素含量变化影响了粒型和种子品质,生长素与赤霉素促进籽粒伸长,细胞分裂素导致种子变长变窄。油菜素甾醇的作用最为显著,不仅可以促进水稻籽粒的长和宽,还降低精米的垩白度和垩白粒率。这些结果为早期胚乳发育调控和产量分子育种研究提供了有益线索。wt_a32302020324142607_f5bca0.jpg植物激素在水稻胚乳发育中的动态变化及作用模式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的薛红卫课题组主要开展植物激素作用和种子发育调控研究,集中研究蛋白酶体及蛋白磷酸化参与激素作用的机制、激素信号重要调控因子及磷脂信号与激素信号互作调控植物发育的分子机理、水稻种子发育的遗传和表观遗传调控机制等(具体请见http://plantsignal.sjtu.edu.cn)。张晓凡博士为本文第一作者,湖南农业大学肖浪涛课题组、中科院植物所/中国农科院刘春明研究组分别进行激素测定和提供胚乳特异启动子TFSE1。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资助。

来源:jipb1952 JIPB

原文链接:http://mp.weixin.qq.com/s?__biz=MjM5ODc5NzY4OQ==&mid=2650205759&idx=1&sn=553e53db4846ea0d6d87bee6602af943&chksm=bec7062989b08f3f0d621dadf82068d9af874685bcec0d21f05d7381e48c3ecf23c0f8fe2c05&scene=27#wechat_redirect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

相关推荐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