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brainnews
科 学 时 讯
1,Nature | 阿尔茨海默氏症病人脑脊液中存在克隆扩增的CD8+T细胞
来源:BioArt
神经炎症是阿尔茨海默氏症的重要病理性指标之一。目前,这一领域主要的工作集中在AD与固有免疫之间的关系,而AD与获得性免疫的关系却仍旧知之甚少。大脑淋巴系统可以将脑脊液 中的免疫细胞输送到颈深淋巴结中,使得外周T细胞可以与大脑中的抗原相遇并发生应答。T细胞受体(T cell receptor,简称TCR)与递呈抗原之间的相互作用是获得性免疫应答的核心反应。当T细胞遭遇并识别出同源抗原后,这一T细胞就会发生克隆扩增。TCR序列极具多样性,并且,每个T细胞都有特异的TCR序列,因此,当发现两个或两个以上T细胞含有相同的TCR,则说明这一T细胞发生了克隆扩增。
1月8日,美国斯坦福大学的Mark M Davis和Tony Wyss-Coray团队 在Nature杂志上发表题为Clonally expanded CD8 T cells patrol the cerebrospinal fluid in Alzheimer’s disease的文章,发现AD病人的脑脊液中存在克隆扩增的CD8+T细胞。
阅读链接:
Nature | 阿尔茨海默氏症病人脑脊液中存在克隆扩增的CD8+T细胞
2,时间就是一切!Nature首次发现精确调控发育时间的关键基因
来源:生物通
对于胚胎发育来说,时间就是一切。京都大学的一组研究人员利用小鼠细胞中的一项新活体成像技术,发现了特定的“时钟基因” ——Hes7会随时间而振荡,从而在脊椎动物中产生椎骨,脊柱和枕骨。
这一发现公布1月8日的Natue杂志上,揭示了细胞的内部通讯在正常发育中是如何被控制和定时的,以及这个生理过程涉及哪些化合物。
阅读链接:
时间就是一切!Nature首次发现精确调控发育时间的关键基因
3,Neuron | 彭隽敏团队利用基于质谱的蛋白质组学及系统生物学研究为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机制和临床诊断提供新的分子线索
来源:BioArt
现有的主要假说认为Aβ在AD发病中起原发性作用,而Tau蛋白则介导了最终的发病过程,但它不能解释AD发病中的很多问题。另外,由于该疾病主要是由神经元的大量不可逆性死亡引起,并且神经元无法再生,因此控制它的关键在于早期发现及干预,而这迫切需要发现新的分子机制和诊断标志物。
1月8日,彭隽敏教授团队在Neuron杂志上发表文章Deep Multilayer Brain Proteomics Identifies Molecular Networks in Alzheimer’s Disease Progression。在本研究中,彭隽敏教授团队利用基于质谱的蛋白质组学及系统生物学研究提供的超常覆盖率和深度的蛋白组学数据,是AD的研究领域宝贵资源,为日趋严重的该疾病提供新的治疗靶点、机制性分子、和诊断标志物方面的研究方向和线索。
阅读链接:
Neuron | 彭隽敏团队利用基于质谱的蛋白质组学及系统生物学研究为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机制和临床诊断提供新的分子线索
4,艾司氯胺酮鼻腔喷雾剂治疗抑郁症,疗效和安全性如何?
来源:医脉通精神科
鉴于目前尚缺乏全面评估艾司氯胺酮鼻腔喷雾剂辅助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安全性和耐受性的系统综述或meta分析,我国澳门大学健康科学学院精神科项玉涛教授团队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广州市惠爱医院)宁玉萍教授团队进行了一项系统综述,旨在全面评估艾司氯胺酮鼻腔喷雾剂作为一种非竞争性NMDAR拮抗剂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安全性和耐受性。该项研究于2020年发表在J Affect Disord.(IF=4.084),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郑伟医生、深圳市中医院蔡东滨医生和北京市海淀区精神卫生防治院向应强教授作为共同第一作者。
本项系统综述结果显示,艾司氯胺酮鼻腔喷雾剂针对抑郁症患者能够产生超快速的抗抑郁作用,且其疗效能够持续至少28天。然而,其长期疗效和安全性仍需今后更多高质量的随机双盲对照试验进一步验证。
阅读链接:
艾司氯胺酮鼻腔喷雾剂治疗抑郁症,疗效和安全性如何?| 研究速递
5,一种鲜为人知的蛋白,几乎能对抗所有感冒病毒
来源:环球科学
斯坦福大学的微生物学家Jan Carette和他的同事在发表于《自然-微生物学》的一篇文章中称,他们发现了人类的一个基因,其编码的一种蛋白对多种肠道病毒发挥功能起关键作用,而鼻病毒也属于肠道病毒属。人类细胞和小鼠试验表明,许多肠道病毒在没有这种宿主蛋白的情况下都无法复制。
这项工作可以为研发有效对抗多种疾病(包括大多数普通感冒)的抗病毒药物铺平道路,并为病毒如何利用宿主自身的细胞成分提供新的线索。威斯康星麦迪逊大学的病毒学家Ann Palmenberg为这项研究提供了建议和研究材料
阅读链接:
一种鲜为人知的蛋白,几乎能对抗所有感冒病毒
6,Nature:母乳保护新生儿的作用竟然来自肠道微生物
来源:生物通
长期以来,母乳一直被吹捧,因为它对新生儿有益,并且能够保护婴儿免受某些感染。现在,哈佛医学院的最新研究表明,这种保护作用至少部分来自母体肠道中的微生物。这个令人惊讶的发现公布在1月8日的Nature杂志上。
新研究表明,针对母体肠道中的一种特定生物体而产生的抗体会通过乳汁和胎盘传递给后代,保护新生儿免受至少一种疾病的感染,而导致并可能致命的微生物是大肠杆菌。
阅读链接:
Nature:母乳保护新生儿的作用竟然来自肠道微生物
7,迄今为止最有力证据:肥胖可导致癌症、心血管、糖尿病等一系列严重疾病,看完你还敢胖吗?
来源:BioWorld
近期,南澳大利亚大学(University of South Australia)精准健康中心的Elina Hyppönen教授团队在柳叶刀子刊 Lancet Digital Health 杂志发表了题为:A data-driven approach for studying the role of body mass in multiple diseases: a phenome-wide registry-based case-control study in the UK Biobank 的研究论文。这项新研究提供了迄今为止最有力的证据,证明了肥胖与一系列严重疾病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包括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症、神经系统疾病、肌肉骨骼疾病和呼吸道疾病。
阅读链接:
迄今为止最有力证据:肥胖可导致癌症、心血管、糖尿病等一系列严重疾病,看完你还敢胖吗?
8,让癌症患者“自带药方”,AI驱动的个性化癌症疫苗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来源:药明康德AI
1月8日,Transgene公司联合NEC Corporation宣布,基于改良型痘苗病毒安卡拉株(MVA)的个体化免疫治疗平台myvac™,免疫疗法TG4050进入1期临床试验阶段。TG4050是一种治疗性疫苗,利用人工智能和基因组测序结合的个性化免疫疗法,通过测序鉴定的突变抗原,利用NEC公司的AI算法进而预测相关靶标。
本次临床试验中,TG4050分别作为一线药物将用于手术和化疗后卵巢癌患者的研究,同时还将用于经手术及放疗后的头颈癌患者的研究,进而评估TG4050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并为与其他疗法的组合使用的研究做铺垫。
来源:brainnews brainnews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2ODEyOTE3OQ==&mid=2649570107&idx=4&sn=49744c14db884db2af9f228801d4bfd6&chksm=f2edddcfc59a54d91fa82a04675428c0e868fbcf88c0eb9d0a5d40a1e7e295840e323b7b0018#rd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