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洞通常都位于一个星系的中心,但有些黑洞却位于星系的外围。据《天体物理学杂志》近日刊发的一篇研究论文称,天文学家们在距离地球不到10亿光年的矮星系中发现了13个这样的黑洞,这一发现将为探索宇宙早期生成大质量黑洞的机制提供重要的新线索。
这批矮星系的个体质量要比我们的银河系小100多倍,属于人类已知的、拥有大质量黑洞的、质量最小的一组星系。据科学家们预计,这些小星系中的每个黑洞平均质量大约是太阳的40万倍。
美国蒙大拿州立大学(Montana State University)的Amy Reines介绍道:“通过研究这些黑洞及其星系,我们希望能更深入了解与它们类似的黑洞是如何在早期宇宙中形成并成长的。数十亿年来,星系的合并生成了我们今天在更大的星系中所看到的超大质量黑洞,它们的质量是太阳的数百万乃至数十亿倍。”
Reines解释道:“甚大望远镜(VLA)的最新观测结果显示,有13个星系都各自拥有一个正在吞噬周围物质的巨大黑洞。而且,我们很惊讶地发现,这13个星系中,大约有一半的星系的黑洞并不位于星系的中心,而这一情况与体积更大的星系有所出入。
科学家们推断,这些星系很可能在其历史早期阶段就与其他星系合并了。这一假设与计算机数据模拟的预测结果是一致的,即科学家将会发现矮星系中大约有一半的大质量黑洞都游荡在其宿主星系的边缘地带。
Reines最后评论道:“这项研究告诉我们,必须扩大对矮星系中心以外其他大质量黑洞的搜索范围,以便更全面地了解黑洞数量,并探索早期宇宙中第一个大质量黑洞的形成机制。”
科界原创
编译:朱明逸
审稿:西莫
责编:唐林芳
期刊来源: 《天体物理学杂志》
期刊编号: 0004-637X
原文链接:
https://www.eurekalert.org/pub_releases/2020-01/nrao-afw010220.php
版权声明:本文由科界平台原创编译,中文内容仅供参考,一切内容以英文原版为准。转载请注明来源科技工作者之家—科界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