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过“冻结”反应物分子的旋转、振动和运动,研究人员得以用光电离检测技术直接观察到了“被困”的中间产物。
在貌似一片混乱的激光中,目前已知的最冷化学反应发生了:在比星际空间还要冷上百万倍的条件下,哈佛大学化学与化学生物学副教授、超冷化学先驱Kang-Kuen Ni等迫使两个超冷分子相遇并发生了反应,此举打破并形成了史上最冷的分子偶联化学键。Ni实验室的博士后学者Ming-Guang Hu表示,在未来几年内,他们可能是唯一能做到这一点的团队。相关研究成果刊登于《科学》杂志。
五年前,Ni等就开始着手建造一种能实现超低温化学反应的新仪器。然而,他们并不能确定如此复杂的工程能否成功。事实证明,他们不仅完成了最冷的反应,还发现了一些预料之外的有趣事情。在500纳卡尔文的低温下,反应物分子的速度会慢得像笨重的冰川。Ni等首次看到了两个分子相遇并形成新分子的情景。从本质上讲,他们捕捉到了化学反应中最关键、最难以捉摸的行为。
化学反应几乎无处不在:呼吸、烹饪、合成药物和制造肥皂,都离不开化学反应。因此,从基本层面上了解化学反应的工作机制,可以帮助研究人员设计出新的反应组合,为能源高效生产、新材料制造,甚至是量子计算机搭建提供借鉴。
此前,Ni希望通过不断降低反应温度来制造不会反应的分子。当温度足够低时,原子和分子的运动速度会慢得像量子爬行。这时,Ni就能够精确地操纵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即便如此,她也只能看到反应开始时的情况。反应中和反应末尾发生的事情仍然是一个谜。化学反应发生的时间尺度为皮秒,反应物的消失和产物的出现都是转瞬之间的过程。在过去的20年中,科学家们曾尝试用超快激光来捕捉反应发生时的闪照,但效果并不理想。
Ni等设置的超低温环境让化学反应放慢了脚步。出于柔韧性考虑,他们选择了钾铷分子进行反应。超低温迫使分子在反应的中间阶段停顿了几微秒。虽然微秒也很短暂,但这已经足够让Ni的团队直接观察到化学键断裂和形成的过程。Ni说,她的团队可以利用观察结果来一探神秘的化学反应过程的究竟。接着,他们可以构建新的理论,并利用实际数据更精确地预测其他化学反应(包括量子化学反应)过程中会发生什么。
科界原创
编译:雷鑫宇
审稿:三水
责编:张梦
期刊来源:《科学》
期刊编号:0036-8075
原文链接:
https://chemistry.harvard.edu/news/coldest-reaction
版权声明:本文由科界平台原创编译,中文内容仅供参考,一切内容以英文原版为准。转载请注明来源科技工作者之家—科界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