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聋人日 | 助听器、人工耳蜗和耳机,聊聊关于听力的3大电子设备

中华预防医学会  |   2020-09-27 15:59

来源:中华预防医学会微平台


春日枝头燕雀的啁啾

夏夜稻田阵阵的蛙鸣

深秋雨夜拍打的滴答

隆冬风雪呼啸的呜咽

这些我们已然听惯、不甚上心的自然之声,对听力障碍者来说却是他们难以企及的鲜活世界。   


今天,是国际聋人日。听力损失及耳聋是全世界面临的重大公共健康问题,位居全球疾病负担排行榜前列。超过全世界人口的5%,也就是4.66亿人,包括4.32亿成人和3400万儿童,患有残疾性听力损失。更重要的是,听力损失不只是人们上了年纪以后才出现,调查显示4/5的听力损失发生在人们40岁以前,其中90%的听力损失可以通过现代的听力矫正技术及手段来改善。


配个助听器怎么这么难

8个误区要了解



老年性耳聋是一种非常多见的感音神经性聋。由于听力有用进废退的特性,所以尽早佩戴助听器,有助于延缓听力损失的进程。国外一项研究表明,仅4.5%听力减退者佩戴助听器,89.3%老年性聋患者因为各种原因并不愿意佩戴助听器。


误区一:戴上助听器怕招人注意

1.新技术已经使助听器非常隐蔽了。

2.可以选择隐藏在耳道中的耳道式助听器。

3.可以选择隐藏在头发里的耳背式助听器。


误区二:听力不好就是人体老化,不管也罢

1. 发现听力下降,应及时进行听力测试、明确诊断。

2. 合理选择助听装置并科学验配,配戴助听器越早,效果越好。

3. 如果不对老年听力障碍者进行听觉干预,长期下去会加速听觉功能退化,影响生活质量。


误区三:好的助听器价格要上千元甚至上万元,不值得

好的助听器看上去很贵,但音质好,而且是全自动的。生活质量提高了,这个付出是值得的。对于贫困的老人,国家还有帮扶政策,建议到当地残联申请帮扶。


误区四:助听器像是噪声放大器,不但听不清而且噪声很大

现在的助听器已经数字化,能够降低噪声,提升语音清晰度,但必须经助听器验配师专业验配和调试,才能达到理想效果。 


误区五:助听器价格高,先戴一只就好单耳验配或双耳验配助听器应因人而异。

双耳听力不好,应该双耳同时配戴助听器。其优点是能分辨左、右声源方向,在噪声较大的环境中选择性听取能力要高于单耳配戴助听器。但双耳配戴产生堵耳效应较明显,让人感觉不舒服,需要的适应期会较长。 


误区六:即使戴上助听器也不能恢复正常听力

助听器只是帮你去听声音,再贵的助听器也不能达到真耳朵的效果,所以大家对助听器要有适当的期望值,并坚持助听器适应性训练,直到你慢慢接受这一助听装置,并发现它会给你的生活带来很多方便。 


误区七:看见别人戴那种隐藏在耳朵里的助听器,觉得也想用

助听器的外形决定了它的功率,完全隐藏在耳朵里的助听器,对一小部分人来说往往功率不够用。应该根据自己的听力情况和耳道情况,决定是否适合配戴某种助听器。 


误区八:配戴助听器,听力会越来越差

不戴助听器,听力才会越来越差;验配助听器后,可以减缓听力下降的速度。除了佩戴合适的助听器外,药物治疗也是改善听力的一种方式。通过使用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的药物,以及使用维生素A、E、D及复合维生素B,或者使用活血化瘀与开窍行气之中药、安神补心药,以及内分泌制剂及脂蛋白溶解剂等,同时补充锌剂、铁剂等,老人的听力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这个“小耳朵”不简单

人工耳蜗5问5答



全球约有70万听障人士接受了人工耳蜗植入术。人工耳蜗通过植入耳蜗内的电极直接刺激听神经,将声信号转换成电信号传入大脑形成声音,从而帮助重度、极重度耳聋患者重获听力。北京同仁医院1997年做了国内第一例儿童人工耳蜗植入。


01

问:植入人工耳蜗的最佳年龄是几岁?

答:最早期的人工耳蜗植入术仅针对具有一定语言基础的成人患者。随着研究的深入,科学家发现听觉言语中枢的发育在5岁左右完成,3岁前是黄金期。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很多没有语言基础的长期耳聋的成人患者,植入人工耳蜗后虽然可以听到声音,但无法听懂和理解语言。目前,我国以及大部分国家对人工耳蜗最低植入年龄的要求是不低于12个月,而部分国家如德国、澳大利亚等,则取消了对最低植入年龄的限制。


02

问:内耳畸形患者不适合做人工耳蜗植入术吗?

答:据推算,我国目前约有2000多万致残性听障人口,内耳畸形患者占先天性耳聋患者的20%。严重内耳畸形曾经是人工耳蜗植入的禁忌证。随着植入技术的进步,临床发现部分严重内耳畸形的患者植入人工耳蜗后,依然可以使听力获得改善。因此,人工耳蜗的适应证在不断拓宽,需要患者在术前与医生充分沟通,共同决策。 


03

问:市场上有不同品牌、不同价位的人工耳蜗,患者应该如何选择?

答:我国应用的人工耳蜗品牌主要有奥地利、澳大利亚、美国以及国产品牌。不同品牌的人工耳蜗植入体、电极和体外言语处理器都各有优劣,在选择人工耳蜗时需要考虑诸多因素。人工耳蜗由体内植入体和体外语音处理器两部分组成。对于植入体,体积、外形和材质等需要符合患者的身体条件。一般来说,体积小、厚度薄的人工耳蜗,能更好地贴附头皮,不改变颅骨外形,同时减少对周围血供的影响。尤其婴幼儿患者颅骨比较小,头皮比较薄,所以更应倾向于选择轻薄的植入体。电极分为不同的长度,应根据患者术前的影像来选择合适的电极长度,同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弯电极、直电极或定制电极。 


04

问:如果财力有限,可以只在一侧耳朵植入人工耳蜗吗?

答:早期的人工耳蜗植入都是针对单侧耳,而对侧耳没有任何干预措施。随着对双耳听觉的深入研究,发现双耳聆听可以带来更多优势,如立体声听觉效果,能准确地进行声音方向识别和声源定位,提高噪声下的言语识别能力,增加音乐中音高和旋律的识别,改善听声音质,同时减轻听觉疲劳、延缓听觉中枢功能衰退。此外,有研究表明,双耳聆听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刺激效果更好,可提高语言的发展水平。 


05

问:人工耳蜗植入后,能达到正常耳朵听音的效果吗?

答:人工耳蜗是通过电刺激产生的声音,和正常人耳或助听器放大听到的声音不尽相同,所以在人工耳蜗开机后,康复训练也是很重要的环节,需要重新学习和适应新的声音。

通常没有语言基础的婴幼儿需要训练2年~3年。即使有语言基础的成人和老年患者,也需要6个月~12个月的康复训练,才能达到一定的康复效果。


耳机太大声 损失听力不可逆

4个功能最好具备



前不久,一位20多岁的白领,因为生日时和众好友到KTV通宵劲歌嗨不停,随后出现严重的耳鸣,听不清声音。经听力检查,发现他两侧耳朵高频听力下降,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且这种听力下降不可逆转。

世界卫生组织2019年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将近50%的12岁~35岁人群,由于长时间和过度暴露于巨大的声音环境中,包括通过个人音频设备收听音乐,而面临听力损失的风险。

国家职业标准规定,在85分贝的噪声中暴露不能超过8小时,每增加3分贝,听力损失的时间将减少一半。例如在88分贝环境中暴露4小时以上,就可能造成噪声性耳聋。而很多手机、MP3播放器的音频输出最大功率在115分贝左右,很短时间的聆听都有可能造成不可逆的噪声性听力损失。

如果长时间播放高音量音乐,会加剧听力损失风险。事实证明,通过耳机以接近最大音量连续收听5分钟,听力就会受损。

噪声性耳聋出现的前兆往往是耳鸣。通常情况下,噪声对于听觉系统的损害是慢性创伤,在听力检查发现听力损失之前,一般会出现持续耳鸣。这个现象也被听力学专家称为隐藏性听力损失,极其容易被忽略,而往往持续耳鸣,后续会带来高频神经性耳聋及听力下降。如何科学使用耳机?

为保护听力,应尽量降低音量,并应注意隔一段时间休息一下,建议每听两个小时应该休息一段时间。

2019年,为预防11亿年轻人的听力损失,世卫组织—国际电联标准建议个人音频设备应包括如下保护听力的4个功能:

1

“允许最大听音量”功能

跟踪用户听的音量和持续时间,并将其体现为占参考暴露量比例的软件。

2

个性化信息

根据用户用耳习惯产生个性化资料,告诉用户他听声的行为是否安全及有多安全,并根据该信息为用户提供行动提示。

3

音量限制功能

提供限制音量的选择,包括自动降低音量和父母控制音量。

4

一般信息

向用户提供信息和指导,使之在使用个人音频设备时和在其它休闲活动中采取安全的用耳做法。

该标准既适合于在嘈杂的娱乐场所接触音乐和其它声音,也适合于通过个人音频设备收听音乐。



作者: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医师 王琪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中心防聋办公室主任 黄丽辉

北京市耳鼻咽喉科研究所 孔颖 陆思萌

广东省人民医院耳鼻喉科主任医师、教授 吴佩娜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冰丹

策划:王丹 谭嘉

编辑:栾兆琳


来源:cpma_wpt 中华预防医学会微平台

原文链接: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wNDE4Njk5MQ==&mid=2736134137&idx=2&sn=fafbe1e104ccadda4e7f1ab63cdb6223&chksm=bdcd01f98aba88ef10fd26eac52556fda74ade982182f991cc5d95d771201571443cd73fd381&scene=27#wechat_redirect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

相关推荐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