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外囊泡-肿瘤诊疗的新尝试

科学通报  |   2019-06-28 00:06

来源:科学通报

       细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 vesicles, EVs)是几乎所有细胞都能分泌的脂质囊泡,它们如何生成?在人体发挥什么作用?研究它们有什么意义?

       中科院生物物理所张先恩研究员课题组撰写“细胞外囊泡与疾病诊疗”一文,逐一解答这些问题。

       根据起源不同,EVs可以分为微囊泡体(50-1,000 nm)、凋亡小体(50-5,000 nm)和外泌体(30-150 nm)等形式。它们离开母体细胞以后,携带母体细胞中脂质、蛋白质和核酸等活性成分,在体内循环并分布于各种体液中(如血液、淋巴液、唾液、尿液以及乳汁等),通过靶向附近或远端细胞,在细胞信息交流与生理病理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例如介导肿瘤的发生、发展、转移、血管生成和免疫逃逸等过程。

       EVs起源和性质启发科学家发展新的肿瘤诊疗策略。例如,由于EVs在体液中稳定存在及与母细胞具有相似成分的特点,基于EVs的液体活检不仅提供了一种更方便和非侵入性的诊断手段,还能更好评价肿瘤异质性及肿瘤的发生发展。又如,EVs是一种天然的内源性囊泡,可以作为药物运送载体。这种药物载体具有多个优点,如:

(1)EVs的脂质密封结构可以维持药物在体内循环时的稳定性;

(2)其特定的脂质成分可以刺激EVs与细胞质膜之间的融合,并具有细胞和组织靶向性;

(3)它们源于细胞的性质可以减轻对适应性免疫系统的激活;

(4)它们较小的尺寸和组成特点可以减小单核吞噬系统的识别。

       然而,在EVs用于临床诊疗之前,还存在一些基本难题,主要包括如何发现EVs所携带的高特异性生物标志物、如何实现低丰度肿瘤EVs的高灵敏检测、如何提高EVs药物载荷效率等。此外,EVs的制备也亟待标准化。随着对EVs本质的研究深入以及基于细胞工程和合成生物学的EVs工程化改造进展,这些难题将逐步得到解决。  

      EVs相关文献近10年来迅速增长,每年达数千篇,涉及多个研究方向,这可能催生一个新的生物学研究领域——细胞外囊泡生物学及工程学,其科学意义和临床意义显而易见。

20190628000605_d52466.jpg

图1 细胞释放的几种主要EVs


来源:kexuetongbao 科学通报

原文链接: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3ODgxMzc1Ng==&mid=2650446933&idx=1&sn=2eeffd7601757b07d1295904befa82ff&chksm=87b33306b0c4ba10ddce07db91f87d05bf316112771ed1d3b9e9ee8b58abf0dbd70941764b6a&scene=27#wechat_redirect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

相关推荐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