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与传粉者地理镶嵌的协同演化

科学通报  |   2019-06-11 00:06

来源:科学通报

20190611000643_38b107.jpg

协同演化概念的形成最早可追溯到达尔文提出的协同适应,由Ehrlich 和Raven 1964年在《进化》期刊上正式提出该概念。协同演化是两个或更多互作物种间, 因交互选择导致特征发生交互式的演化转变。地球上近90%的被子植物依靠动物传粉而受精结实,而植物为传粉者提供花蜜、花粉等报酬,以补偿传粉者的觅食消耗。经典的观点认为,植物与传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是互惠的关系,是典型的协同演化关系;然而群落水平的观察表明植物与传粉者之间关系往往是泛化的,而不是特化的。一种植物有多种传粉者、一种传粉者可以给多种植物授粉,二者呈网状关系。那如何解释自然界形态各异的花是如何演化而来呢?植物与传粉者特征结构上的匹配,被认为为二者之间的协同演化提供了有力证据。

John N. Thompson推断协同演化的长期动力是在大的地理尺度上而不是在地方居群中,提出地理镶嵌的协同演化理论(Geographic Mosaic Theory of Coevolution, GMTC),强调居群集合的时间和空间尺度上异质性的广泛性和重要性。该理论认为, 时间和空间作用决定了协同演化相互作用的结果,成对协同演化发生在不同的地理环境水平上。该理论主要包括三个内容:(1)居群间选择的力度和方向是一个过程(选择镶嵌)。(2)协同演化热点地区和冷点地区是混合分布。(3)由于选择作用的地理镶嵌、协同演化的热点地区和冷点地区的混合分布、基因漂变和基因流等因素,物种的特征在不同的地理环境中持续性地混合。

20190611000643_3bd4fe.jpg

对植物与传粉者而言, 地理镶嵌式的协同演化发生在不同地理尺度上, 因传粉者的不同导致了植物花部特征的分化, 也被称为传粉生态型(pollination ecotype)。对传粉生态型概念的研究多集中在不同的海拔以及生境传粉者体型、传粉者功能群与植物花部特征或花报酬的协同演化。《科学通报》第16期,王晓月,等撰写的“植物与传粉者地理镶嵌的协同演化:过程、证据与展望”一文总结了近年来的相关研究。将植物与传粉者地理镶嵌的协同演化的形式,根据表型性状归纳为5类: 花形态、花结构(花管长、花蜜距长)、花颜色、花气味信号成分、花报酬与传粉者的种类或者体型的协同演化关系。分析了前人获得的多方面证据,表明传粉者与植物彼此施加选择压力,影响花部特征和传粉者虫体特征或者类型的分化。

未来在研究植物与传粉者地理镶嵌的协同演化时, 不仅要关注植物与传粉者特性本身, 还应关注非生物环境因子。高通量基因测序以及新的分析手段的引入, 例如,离群值扫描(outlier scan)和地理渐变群分析(geographic cline analysis)可以用于分析传粉生态型不同表型间的遗传分化与选择动力,可进一步深化种间互作与协同演化的研究。

来源:kexuetongbao 科学通报

原文链接: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3ODgxMzc1Ng==&mid=2650446836&idx=1&sn=be51c9cc84630ff92270aad43cd5d930&chksm=87b334a7b0c4bdb1bd3ac1855f8225723b36a42640b93b7321b1b8dd0bcef00715ff4c506d9c&scene=27#wechat_redirect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

相关推荐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