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创世界一流学会,推动中国地理科学理论创新与技术进步

中国科协学会服务中心  |   2020-09-16 17:02

来源:学会服务365

导 读

 

中国地理学会是中国成立最早的学术团体之一,其前身是1909年张相文等在天津发起成立的中国地学会(Chinese Geographical Society)。


1934年,翁文灏、竺可桢、张其昀等在南京正式成立中国地理学会。1950年,中国地学会与中国地理学会在北京合并为现在的中国地理学会,1953年选举竺可桢为第一届理事长。


中国地理学会成立至今,共有17位地理学家担任会长或理事长,为中国地理学会的建设与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回顾中国地理学会110年建设发展历程,可大致分为4个阶段:


初创时期(1909-1933年)

张相文等中国地理学先驱,以中国地学会为指挥所,为近代地理学在中国的确立做出卓越贡献。1910年,中国最早的地理学术刊物《地学杂志》的创办,标志着舆地之学向现代地理学发展的开端。


过渡时期(1934-1949年)

以竺可桢为代表的早期欧美海归学者,把西方近代地理学引入中国。1935年,胡焕庸提出划分中国人口密度的对比线“胡焕庸线”,在地理学及人口学上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已被公众理解且应用于国土空间规划与旅游科普等领域。


建设时期(1950-1979年)

以竺可桢为代表的老一辈地理学家以国家需求为己任,不断完善组织建设,助力学科发展。


发展时期(1980-2019年)

以黄秉维为代表的新老地理学家,完善地理学会专业性、区域性组织体系;扩大国际化学术交流,推动学会全面发展。


中国地理学会现已建立了完善的组织架构,拥有43个分支机构、7个区域代表处、19种学术期刊和1种科普期刊;并加入了国际地理联合会(IGU)、国际冻土协会(IPA)、国际地貌学家协会(IAG)和亚洲地理学会(AGA)等4 个国际科技组织;还先后与日本、法国、韩国、美国、俄罗斯、印度、英国、哈萨克斯坦等8个国家的地理学会签署了合作协议。


目前中国地理学会拥有注册个人会员14000多人,团体会员31个。


拥有专业性强大的科学家队伍


地理学领域共产生44位两院院士,91位地理学家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14个中国地理学研究团队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创新研究群体项目资助。


中国地理学家在国际上的影响逐步扩大,自吴传钧1988年首先当选IGU副主席之后,连续多届副主席都有中国学者担任。


另外,中国地理学家也在国际上获得了诸多荣誉,朱震达、孙鸿烈、陈述彭、牛文元、秦大河、徐冠华、傅伯杰、郭华东、叶嘉安、陈发虎、刘彦随等先后获得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称号。


支撑国家战略,服务社会需求


中国地理学会通过成立决策咨询工作委员会和《国情与发展》战略研究组,搭建“地理学与中国全球战略高层论坛”平台,参与“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党政领导与院士专家座谈会”等机制发挥战略支撑作用。


2018年,学会组织的咨询报告获得重要批示,同年获得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世界一流学会建设项目二等奖。


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系列品牌学术活动。


在国内,中国地理学会每年举办学术年会、专业研讨会、专题论坛等约60场;其中“中国地理学大会”“全国自然地理学大会”“中国人文地理学术年会”等已发展为品牌活动


在国际交流方面,2016年中国地理学会成功举办了第33届国际地理学大会,参会学者达到5000多人,创历届大会人数之最。2010年,中国地理学会曾获得英国皇家地理学会地理科学发展特别贡献奖。


巩固科技期刊阵地,扩大学术出版国际影响力


中国地理学会现在主办20种科技期刊,其中10种学术期刊入选“2019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和“2019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


同时加强学术积累与成果提炼,组织学术出版。如组织《中国自然地理》《中国人文地理》等系列丛书的出版。其中,《中国自然地理》系列丛书获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围绕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战略部署组织出版系列《地理学科发展报告》和《中国地理科学发展路线图》等,引领科学研究、促进人才培养,也推动地理学科发展。


建立公众品牌,多方位开展信息化建设


《中国国家地理》已成为全国知名科普品牌。


中国地理学会还开展了一系列的宣传活动,如“地理大数据百校传播”活动走进国内外20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地球小博士”全国地理科普知识大赛每年吸引全国1千多所中小学校10万名以上师生参加。


中国地理学会开设的官方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成为会员与广大粉丝群体获得活动信息的重要途径。


2019年,中国地理学会成立110周年,经过110年的发展,中国地理学会欣欣向荣,是中国发展地理科学事业的重要组织力量。未来中国地理学会将向国际同领域先进学会看齐,争创“世界一流学会”,不断推动中国地理科学的理论创新与技术进步,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建设,促进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


作者:陈发虎,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张国友,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地理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来源 | 科技导报


 往期热文回顾:

● 中华预防医学会 | 2020新冠疫情与免疫预防高峰会在京成功举办

● 中国复合材料学会 | “科创中国”平台建设学会工作调研交流会成功召开

● 2020中国城市规划学术季即将登场!就等你来


本文由丨学会服务365 xhfw_365丨精编发布

欢迎留言、分享、点赞

转载、投稿、咨询

邮箱:xhfwzx_wx@163.com

小福团微信:xft20200115


———— 猜你喜欢————

(点击蓝字跳转)

学会百问研究视窗法律小讲堂举个好栗子


版权保护声明:

本公众号选发有优质传播价值的内容,可能会对内容做部分删节修改。我们极其尊重优质原创内容的版权,如本号所选内容未能联系到原文作者本人,请作者和小福团联系。


我知道你在看

来源:xhfw_365 学会服务365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zNzcxMzMyMw==&mid=2247503390&idx=4&sn=7219dc44f8bbda79b484ad62ffbd12f9&chksm=e8c6ecdadfb165cc48bd119cc2ad3466f3d64024c0d319a854a14afe5881d4bb788862aa94b0#rd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

相关推荐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