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叶社
全球经皮球囊心脏瓣膜成形术市场发展迅速
近日,MedtechInsight公司根据最新的调查数据,预测全球外科心脏瓣膜产品的市场总体将保持相对平稳的发展趋势,到2023年销售额将达到20亿美元,其中心脏瓣膜修复与置换的市场将出现小幅亏损,而目前规模比较小的经皮球囊心脏瓣膜成形术(PBV)市场将以12.7%的复合年均增长率逐年增长。主要原因为相较传统的瓣膜置换术而言,PBV具有显著的微创性,为经皮穿刺介入完成,无需开胸,患者术后恢复快,经短时间观察即可出院,治疗费用更低。
PBV是指采用经静脉经房间隔穿刺径路,利用球囊导管膨胀力将粘连的瓣叶交界处撕裂分离以解除瓣口狭窄,是治疗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狭窄的一项技术。
波士顿科学发布新产品——数字心脏健康管理方案
近日,美国医疗器械公司波士顿科学(Boston Scientific)发布了该公司研发的新产品——数字心脏健康管理方案(Digital heart health management),旨在为心脏疾病的预防、诊断及治疗提供解决方案,并为患者提供互动式、个性化的教育和指导。

数字心脏健康管理方案实施流程
数字心脏健康管理方案主要具有以下三个重要功能。第一,为患者提供预防性的医疗支持,患者可将自己的年龄、性别、呼吸及心率等指标通过智能手机录入医疗机构的手机App软件中,医疗机构根据以上信息为患者提供预防性的医疗服务;第二,为患者提供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医疗机构可通过患者提供的信息,筛选出需要进行临床治疗的群体,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第三,为患者提供详实的诊疗过程相关数据,以保证诊疗的及时性及有效性。
科学家发现过量膳食糖可以重塑甜味感受
当前,肥胖已经成为一个公认的全球性问题。关于肥胖症日益增多的原因,许多研究都指向高度可口食物的可获得性增加。毫无疑问,对甜食等美味食品品质的认知在饮食行为中起着关键作用。然而,最近的研究发现,对于肥胖的人来说,对甜味的感知灵敏度反而出现了降低的现象,但是究竟是这种灵敏度的下降导致了肥胖,还是肥胖引起了感知灵敏度的降低,目前尚不清楚。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美国密歇根大学Christina E. May等研究了高糖饮食对黑腹果蝇的甜味感觉和摄食行为的影响。作者指出,过量的膳食糖,通过甜味感应神经元中糖传感器O-连接N-乙酰葡糖胺(O-GlcNAc)转移酶(OGT)的细胞自主作用引起味道缺乏和暴饮暴食。通过操纵甜味味觉神经元的兴奋性或OGT水平来纠正甜味味觉感受可以避免实验动物因饮食引起肥胖。该研究表明,过量膳食糖可以重塑甜味感受,增加肥胖倾向,并突出了葡萄糖代谢在神经活动和行为中的重要作用。相关内容近日已发表在Cell Reports 杂志上。
该研究为通过合理的膳食设计解决肥胖问题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Cell:人类结肠癌蛋白质基因组学分析揭示出新的治疗策略
近日,美国贝勒医学院及太平洋西北国家实验室的科学家们利用基因组蛋白组学相结合的分析技术首次对人类结肠癌的蛋白基因组进行了详尽分析,全面剖析了结直肠癌相关生物标志物、药物靶点和肿瘤抗原,并在Cell 杂志上发表题为“Proteogenomic Analysis of Human Colon Cancer Reveals New Therapeutic Opportunities”的文章。

实验研究流程图
随着我国迈入老龄化社会的脚步加剧,加之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结直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正在逐年上升,为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身心及经济负担。近年来,科学家们在结直肠癌基因组、转录和蛋白质组学的研究发现了许多基因组变化,并揭示了这种疾病的广泛的分子异质性,但在大量结直肠癌队列中还没有得到系统研究。该研究利用外显子组测序、基因芯片、RNA测序、microRNA测序和蛋白质组学技术,前瞻性地评估了一组结肠癌患者的组织样本(包括肿瘤组织和邻近的正常组织)的突变、拷贝数、基因表达、miRNA谱、蛋白表达和磷蛋白组水平,以寻找新的药物靶点和潜在的肿瘤标志物等。
科学家们通过分析结肠癌亚型的特征,揭示了糖酵解途径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耐药性中的潜在作用,为我们对结肠癌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此外,该研究发现的结肠癌相关蛋白编码基因与已知的癌症基因几乎没有重叠,有助于开发个性化疫苗以及其他治疗方法。
我国大学生艾滋病发病率正在逐年增高
近日,清华大学艾滋病综合研究中心张林琦教授研究团队在Science 杂志上发表题为“HIV upsurge in China's students”的文章,指出了我国大学生艾滋病发病率正在逐年增高的严重问题,并分析了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提出了应对的措施。
艾滋病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传染病,由感染艾滋病病毒(HIV)引起。HIV是一种能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的病毒。它把人体免疫系统中最重要的CD4T淋巴细胞作为主要攻击目标,大量破坏该细胞,使人体丧失免疫功能。
文章指出,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统计数据表明,我国大学生感染艾滋病病毒的数量正在以每年30%-50%的增长率逐年增加,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三点:第一,大学生大学前性教育匮乏;第二,大学生对随意性行为的态度更加开放;第三,社交媒体的快速发展。应对措施主要有:第一,我国教育部门和医疗保健部门需要共同努力,为高校大学生制定艾滋病预防和护理政策,并提供相关的咨询工作;第二,高校学生组织可以与公共卫生专业人员合作,以更具创新性及吸引力的方式传播有关艾滋病的基本知识;第三,高校内可提供艾滋病毒检测服务,该方法不仅可以提供快速的病毒检测,还可以提高高校学生对该疾病的警惕性。
来源:gh_0929b4a25094 新叶社
原文链接: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xMjY2NjY5Mg==&mid=2247486185&idx=2&sn=44995061b44ffa1abd984370ca2a3261&chksm=9743dac2a03453d479df5bea3ea14d1a806f3488283cc4e123385476b6bb7e0d6fd220d0e91c&scene=27#wechat_redirect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