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
我于1997年从小浪底水利枢纽回到水利部,分管水利规划计划及工程建设等工作,几年里马不停蹄走遍了七大流域及全国几乎所有省区,把我国水系特点、沿革、存在问题、地方政府及群众期盼以及今后水利发展的目标及任务梳理在胸、默记于心。我国水资源时空变化大、分布不均,水资源短缺的水情特点及水利基础设施薄弱的现实,让我感触很深。尤其是南方洪水袭击和北方干旱缺水的记忆,至今难忘。
经历’98大洪水1998年入夏以后,我国气候异常,长江、松花江、珠江、闽江等主要江河发生大洪水。主汛期,长江流域降雨频繁、强度大、覆盖范围广、持续时间长、洪水水位高,为新中国成立以来仅次于1954年的第二大洪水。
1998年7月25日,我受水利部时任部长钮茂生同志委托,赴湖北了解防汛情况,检查抗洪工作。我沿着武汉至荆州的长江大堤逐段检查后,向钮茂生部长汇报:“长江堤防正面临着严峻的洪水考验,湖北人民正全力抗洪抢险。与1954年的长江堤防相比,我认为:一是长江堤防湖北段并非全线告急,多年的堤防工程建设有了一定的基础,荆江大堤牢固完好;二是长江石首至武汉、武汉至小池口河段已经封航,江面上只有运送抗洪物料的船只,在全国的支持下,编织袋、土工布、砂砾石等防汛物料准备供应充分;三是湖北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中央指示精神,全省动员,人力、物力、财力都向抗洪抢险一线集中,湖北、江西于7月26日依据防洪法宣布进入紧急防汛期;四是上游各大水库已按照长江防总要求实行统一调度,尽管洲滩民垸主动弃守阻力很大,但省、市政府正全力做工作,牺牲局部顾全大局,洲滩民垸的破口行洪,也能有效缓解长江堤防的压力。”最后,我还汇报了自己的看法:“今天的长江堤防不同于1954年,今天的抗洪环境更不同于1954年,长江堤防虽面临严峻考验,但绝不是不堪一击。”
7月30日,我在水利部召开的动员会上即席讲了去湖北检查防汛工作的情况与感受。既讲到地方水利部门在洪水面前冲锋在前,组织力量深入基层护堤抢险,又讲到洪水对于水利干部是考验是锻炼,是挑战也是机遇,抗洪抢险前线正等待知水情、敢担当、能奉献的水利人。我的讲话虽只有短短的十几分钟,但在机关公务员中引起较大反响,起到了较好的动员作用,不少同志踊跃报名奔赴抗洪前线。
由于工作分工的原因,我多次到长江湖北抗洪一线,看望安全撤离的受灾群众,见证誓与大堤共存亡的各级党员干部的感人事迹,亲历《中共中央关于长江抗洪抢险工作的决定》的出台。我不时回忆起北戴河深夜的“八七会议”及江泽民、朱镕基等领导同志面对汹涌洪水指挥抗洪抢险的场景;回忆起几十万人民解放军日夜守护长江干堤,战士们以身护堤的身影;回忆起全国四面八方送到抗洪前线的救灾物资、砂石材料,回忆起在被洪水冲击的堤防上立下的一块块生死碑、责任状,以及“人在堤在,誓与大堤共存亡”的各级干部、护堤群众。事实证明,党的统一领导、英明决策、现场指挥,人民解放军的中流砥柱作用,全国一盘棋、集中力量、团结协作,各级党组织和共产党员深入前线、无私奉献、英勇牺牲,是取得'98抗洪斗争胜利的重要保证。
’98大水以后,党中央、国务院领导的灾后重建、整治江湖、兴修水利工作是阶段性的重大举措也是长期性的战略方针,对封山植树、退耕还林、平垸行洪、退田还湖、以工代赈、移民建镇、加固干堤、疏浚河湖等工作都作出明确的时间要求和具体的工作布置。现在回顾我们所走过的历程,面对加高加固的江河堤防、星罗棋布的水利控制枢纽、满目葱茏的崇山峻岭、人进沙退的戈壁荒原,面对昔日常年在大堤上忙碌、今日即使汛期依然在大堤上休闲乘凉的人们,我由衷地感到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奋发图强、团结创新的14亿中国人民,我们任何困难都可以克服,任何挑战都能够战胜。
三到“塔河”“塔河”就是塔里木河,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河。长期以来,塔里木河流域生态的日益恶化,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社会的普遍关注。
2000年,我第一次去“塔河”调研。几天考察结束后,我认为塔里木河的生态恶化是由水环境的变化引起的,而水环境的变化,既有自然因素也有工程因素更有管理因素,而管理又是最重要的因素。据此,我们就塔里木河治理和生态环境改善,提出以最严厉的手段实施塔里木河流域统一管理调度、做好塔里木河综合治理规划、及时实施塔里木河生态抢救工程等3个方面的意见。同时,提出严禁在塔河沿线无序开荒以及在塔河干支流开口抢水,支持下板地水利枢纽工程立项开工及布伦口、大石峡工程的前期工作,在水源区进行节水灌溉配套工程改造以及利用地下水源增加向塔河干流输水,力争用3~5年的时间遏制塔里木河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
2002年,我第二次去“塔河”。那时,塔里木河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已经开工,上游节水灌溉配套工程改造,中游封口筑堤改造闸站,下游补水还青等工作正全面进行。塔里木河管理局也已经组建。当我再次到博斯腾湖,看到经3次输水的南疆明珠湖波荡漾、湖水清澈,输水既给塔里木河补充水量、挽救下游生态,又减少了汛期湖水位抬高造成农田被淹湖周土地盐碱化。我到大西海子水库,一眼望去下游河道已被水流充盈。三次输水结束了塔里木河下游大西海子水库至台特玛湖300余公里河道近30年断流的历史,干枯的胡杨林有的已发出新芽。我驱车向下游走了几十公里,感受着人与自然和谐才是人民福祉的真谛。
2012年,我第三次去“塔河”。这一次我是以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的身份和专委会的同志去新疆调研“水资源管理及水污染治理课题”。此时塔河下游的生态得到明显改善。途中休息时,听着一位94岁维族老人对塔河变迁的介绍:“塔里木河原来可是一个非常美的地方,两岸水美草肥、牛羊成群,胡杨林下塔河沿岸人民过着悠闲快乐的生活……可是自塔河断流以后,地表植被干枯,胡杨林死亡,吃水也成了问题,人们不得不离乡出走。”他指着不远处一片废墟般的残垣断壁说:“能走的年轻人都走了……近几年国家实施塔里木河紧急治理工程,不几年时间大西海子水库又向下游放水了,虽然现在通水的河段还到不了罗布泊,但比断流前已经好多了,有的年轻人已开始回来,回来不是搞放牧而是搞旅游。什么时候能把水通到罗布泊就更好了,那是我们祖先的神湖圣地。”我看着老人花白的胡须和硬朗的身体,听着他对塔河的回忆和由衷的期盼,心中激浪翻滚,再次体会到“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的论断何其简明深刻,我似乎在安慰自己也是在安慰老人:“我们期望的那一天一定会到来。”
抚今追昔,感慨万千。我国的水资源状况和长期以来的历史欠账决定了水利工程和水利工作任重道远。如今,新形势、新环境、新发展对水利工作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新挑战,新时代的水利人更要不负国家人民重托,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争做勇担当、善作为的“奋斗者”。
(本文由本报记者张元一采访整理,采访对象系水利部原副部长,原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常委、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
来源:CSHE1980 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
原文链接: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3ODM1MzY5Mw==&mid=2652480728&idx=2&sn=e74f02143f19205f37d1c59a8f1b8313&chksm=84a900aab3de89bc1d66e349acd1e960cb8e6dc274ee4e020778b17de4c17b44727135454360&scene=27#wechat_redirect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