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生物技术网
编译:符权、郑倩望、魏韬(华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
人肠道微生物组在调节人体功能性胃肠道(GI)的运动和分泌等重要生理活动中的作用是研究人体功能性胃肠道疾病(FGID)相关症状的基础,它是引起FGID发病机制的重要因素之一。[1、2]。针对肠道微生物组研究方法其一的粪便因其中的微生物群落可以广泛反映胃肠道和结肠粘膜微生物组在引发炎症中的作用,故成为研究肠道微生物组与FGID相关性的主要研究对象[3]。
同样作为研究人肠道微生物组与GI疾病的相关性的关键因素--小肠道微生物生态环境的相关研究现今却鲜有涉及,这主要是由于小肠难以进入且其中的微生物密度较低,研究者难以获得足够的细菌DNA来进行表征小肠微生物群的研究[4]。目前表征小肠微生物组成主要通过Watson胶囊活检、肠镜检查[5]或使用回肠造口流出物样本[6]来完成,但研究成果存在较大局限性,若可以找到一个合适的对小肠微生物的表征方法并进行相关研究那将使人肠道微生物组与FGID相关性的研究取得较大突破性进展。
2019年5月1日,梅奥医学中心消化内科与肝病科的George B. Saffouri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题为Small intestinal microbial dysbiosis underlies symptoms associated with 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的研究论文。采取十二指肠抽吸物培养的研究方法对小肠微生物进行表征,提出了小肠微生物组与FGID具有相关性,强调了表征小肠微生物组在临床的益处,为FGID相关肠道症状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此项研究中,研究者对164名样本(包括126例肠道疾病样本和38名健康样本)的十二指肠抽吸物培养进行SIBO、小肠道微生物组与FGID症状相关性的研究,以及对16名健康样本进行食物干涉研究饮食差异对SIBO与肠道微生物组的影响。
在该项研究中:
1.研究者发现在SIBO存在情况下,无胃肠道症状出现,健康样本也可能患有SIBO。SIBO与胃肠道症状或微生物组成之间缺乏相关性,其是否是FGID症状的主要驱动因素或代表环境影响还有待进一步研究,但根据该实验SIBO研究结果可以得出,患者样本目前正接受针对SIBO的亚剂量的非靶向抗生素治疗,这可能对肠道微生物组产生长期附加危害,尤其是使其抗生素耐药性增加。
2.健康样与患病样的肠道微生物组存在差异,包括卟啉单细胞的显著减少以及微生物组较低的α多样性、丰富度和均匀度。而主要导致有症患者小肠微生物组成差异的因素和导致微生物群的落差异的原因有12%来自于高龄、PPI、抗生素使用以及GI手术。
导致健康对照(红色)和有症状患者(蓝色)的症状指数变化的四个因素
3.研究者在食物干涉研究中发现,食用高纤维饮食的一部分健康人群患有SIBO,证明饮食对SIBO有所影响;对健康样短时间改用低纤维,高糖饮食可引发胃肠道和全身症状,并在恢复基线饮食后症状有所改善,表明饮食对肠道微生物群落组成有显著影响。
综上,此项研究证明了小肠道微生物群可能是引发常见的胃肠道症状的因素之一;采用的小肠微生物组成分析可以帮助识别微生物组被改变的个体,可能有助于对胃肠道症状进行靶向抗生素治疗以及描绘具有健康小肠微生物组的健康蓝本;研究提供初步证据支持饮食与小肠微生物群的相互作用,为发展此方向与FGID相关的胃肠道症状的研究奠定了良好基础。
来源:biotech-china 中国生物技术网
原文链接:http://mp.weixin.qq.com/s?__biz=MjM5ODU5NDgyMg==&mid=2653942977&idx=5&sn=890e3920924570f1414718f31a86e98f&chksm=bd1304a88a648dbe439e46e4775a735c36ff68437486220834580a7899c78cb459d4756139b2&scene=27#wechat_redirect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