褪黑素的昼夜波动。
好消息,好消息!韩国科学技术学院的一个研究团队发现,一种富含蓝光的LED灯可以有效地帮助人们摆脱早晨的睡意。本研究对未来照明策略的重大变化具有启示作用,有助于创造更好的室内环境。
2017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Jeffrey C. Hall、Michael Rosbash和Michael W. Young,以表彰他们揭示了调控昼夜节律的分子机制。自从本世纪初在人类视网膜上发现了第三种新型的光感受器以来,人们一直致力于研究光所带来的生理效应。众所周知,视觉效果受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控制,而第三种细胞——感光性视网膜神经节细胞——调节了多种生物和行为过程,包括褪黑激素和皮质醇分泌、警觉性。
对光源的初步研究表明,蓝色的、完全饱和的光线能有效刺激生理反应,但人们日常所用的白光光源的相对效力还不太为人所知。此外,现有的研究较为关注蓝光对人类健康的负面影响。例如,蓝光会抑制褪黑素的分泌,当人们晚上暴露在蓝光之下,便很难进入深度睡眠。
然而,工业设计系的Hyeon-Jeong Suk教授和Kyungah Choi教授所带领的团队认为,蓝光对人们是好是坏,取决于它在何时出现。比如,富含蓝光的晨光对人们的主观感知、警觉性、情绪和视觉舒适感都有积极地影响。
研究小组对15名大学生进行了一项实验,用不同颜色的晨光照射一小时,以检测光源颜色对其生理和主观反应是否产生不同的影响。结果显示,蓝光照射导致褪黑素水平显著下降,下降程度显著大于白光照射。
Suk教授说:“由于我们大部分时间都呆在室内,人造光占据了我们生活的很大一部分。光是影响我们感知和体验周围环境变化的最强大的工具之一。”
Choi教授补充说:“当我们研究光对人们心理和生理的影响时,我们发现仅关注光的量度是远远不够的。我相信以人为本的照明策略可以应用到各种环境中,包括住宅区、学习环境和工作空间,以改善我们的日常生活。”
科界原创
编译:灯丝
审稿:西莫
责编:张梦
期刊来源:《科技报告》
期刊编号:2045-2322
原文链接:
https://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19/03/190306100602.htm
版权声明:本文由科界平台原创编译,中文内容仅供参考,一切内容以英文原版为准。转载请注明来源科技工作者之家—科界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