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iPlants
2004年,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Klaus Apel(1942-2017)及其研究团队报道了一个重要发现:叶绿体介导的程序性细胞死亡受到叶绿体产生的单线态氧(1O2)及其传感器蛋白EXECUTER1(EX1)的调控(Wagner et al., 2004 Science)。EX1蛋白结构域的修饰或功能缺失会导致植物无法感知1O2变化,进而抑制了细胞核1O2响应基因的表达和细胞死亡的发生(Wang et al., 2016 PNAS; Dogra et al., 2019 Nat Commun),这表明叶绿体可以通过叶绿体-核的逆行信号参与细胞死亡的遗传调控。之后,他们还在拟南芥中鉴定了叶绿体分裂缺陷突变体的独特表型(Simkova et al., 2012 Plant Journal)。这些突变体(例如crl,arc6,ftsz1-1和pdv2)具有巨大叶绿体(Gigantic Chloroplasts [GC]),并且其光合组织中表现出光依赖性局部细胞死亡。有趣的是,该表型与典型的lesion mimicking mutants (LMMs) 的表型类似。因此,之后这些突变体被大量用作揭示陆地植物细胞死亡和免疫反应的分子机制的“生物工具”。2020年8月13日,The Plant Cell杂志在线发表了来自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学研究中心/ 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的Chanhong Kim研究组题为“FATTY ACID DESATURASE 5 is Required to Induce Autoimmune Responses in Gigantic Chloroplast Mutants of Arabidopsi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在前期研究基础上,通过反向和正向遗传学方法揭示了GC介导的细胞死亡反应的潜在机制。

Fig. Inactivation of FAD5 Abrogates Cell Death in crl.
此项研究工作得到了中国科学院的战略重点研究计划(XDB27040102)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SFC)(31871397)的支持。
论文链接:http://www.plantcell.org/content/early/2020/08/13/tpc.20.00016
此项研究工作得到了中国科学院的战略重点研究计划(XDB27040102)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SFC)(31871397)的支持。
论文链接:http://www.plantcell.org/content/early/2020/08/13/tpc.20.00016
来源:PlantRSS iPlants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UzNzczODE4Mg==&mid=2247499223&idx=5&sn=7e0448dafcc8298333bc73eea712be62&chksm=fae0d37ecd975a6864e855f8320acb0a68b21bdc27f76460ac7238c5df3138bcfc2c6b982fe1#rd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