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质量“良”,也是一种伤害

科技日报  |   2019-01-11 14:06


    1月4日,传来一个好消息:2018年北京的空气比往年好了不少。根据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发布的数据,2018年北京全市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51微克/立方米,比2017年同比下降12.1%,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可吸入颗粒物(PM10)的数据也有改善。timg (54).jpg

    确实,北京的空气不像前几年那样让人喘不过气,但污染仍然存在。这不,2018年PM2.5年均值超过国家标准(35微克/立方米)46%。这位“老朋友”还会在空气质量“良”时冷不丁给我和家人带来伤害。

    空气质量同是“良”,但可见度不同

    我在空气质量“良”时,于同一个地点——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2号楼附近拍摄了4幅照片。对比之下,虽空气质量同为“良”,但室外空气可见度的差异非常大。4幅图拍摄时的主要污染物PM2.5实时数据分别为13、46、58、69。这里就带你重新审视“良”作为空气质量标准的意义。首先要记住的是,不要一见到“良”就放飞自我。

    陈松蹊教授领衔的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和北京大学统计科学中心研究团队,曾连续发布5份从北京城区到京津冀及周边共33个城市逐年空气质量的报告,从单一的PM2.5数据到涵盖包括二氧化硫、臭氧等6种常规空气污染物。几乎每一份报告都有这样一个建议:我们关于空气质量“良”的标准已偏低,建议提高标准。

    在当前极端污染天数减少、中少量污染顽固的情况下,这一建议显得越来越重要可行。

    范围太宽,“良”“好”已分家

    我们平时在手机天气软件上查阅的空气质量指数,是以24小时平均浓度为单位的。目前,我国实行的空气质量国家标准分为一级(对应“优”)和二级(对应“良”),对应的PM2.5 24小时平均浓度分别为35、75微克/立方米。这意味着什么呢?“良”的两端相差非常大,空气质量同样是良,情况却大不相同,就如同我前面拍摄的图片:天明明是灰的,污染显而易见,但空气质量却是“良”。

    世界卫生组织出于保护公众健康考虑,针对PM2.5,提出最安全水平的标准为24小时平均浓度为25微克/立方米或更低,并建议将75微克/立方米、50微克/立方米和37.5微克/立方米作为3个阶段性过渡标准(基于PM2.5的24小时平均浓度)。各国可以在此建议基础上制定适合的标准。美国、日本、新加坡采用35微克/立方米作为标准,澳大利亚是25微克/立方米,印度60微克/立方米,孟加拉国65微克/立方米,都比中国更严格。相比之下,我国采用着PM2.5初期过渡标准24小时平均浓度75微克/立方米,比这些国家均低。

    陈松蹊团队对逐年空气质量变化情况有详尽分析,简单提炼,大概可以总结为(以PM2.5为例):2013年到2017年的5年间,京津冀以及周边的晋鲁豫地区共33个城市整体呈下降趋势,其中大部分区域包括京津冀、山东9市、河南7市均达到“国十条”所设的减排目标。也就是说,经过治理,空气污染最严重的京津冀近年来空气有明显改善,是巨大进步。

    你需要了解的低浓度PM2.5之害

    千万不要以为3位数的“爆表”数字才值得警惕和防范,即使是中低浓度的PM2.5,长时间暴露其中对身体的危害也是巨大的。国外已经有不少医学研究证实了其后果:

    加拿大的一项研究对89248名40岁—59岁女性进行了前瞻性队列分析发现,PM2.5每增加10微克/立方米,心血管疾病死亡的风险比增加32%。

    一项针对新英格兰地区年龄大于65岁的医保人员研究,将年平均值<10微克/立方米的PM2.5数据作为长期暴露研究指标,将年平均值<30微克/立方米的PM2.5数据作为短期暴露研究指标。结果表明,PM2.5与死亡率的增加有关。短期暴露每增加10微克/立方米,死亡率增加2.14%;长期暴露每增加10微克/立方米,死亡率增加9.28%。

    一项针对美国大陆所有医疗保险受益人(6092544人)的研究结果表明,PM2.5浓度低于12微克/立方米时,暴露浓度每增加10微克/立方米,死亡率增加13.6%;臭氧浓度低于50ppb时,臭氧浓度每增加10ppb,死亡率增加1.0%。

    生活中,我们会以国家空气质量标准作为指导。一个“良”,可能会让大楼的管理人员不以为意,空气很差也不打开新风系统;可能让老师在PM2.5浓度已经每立方米六七十微克的情况下,还带着学生做大量户外运动;可能让呼吸道或心血管病人得不到及时防护。

    因此,这里提醒大家不仅关注“良”,也要关注空气污染物具体数值。我们呼吁:为了公众的健康,在我国大气污染防治已经取得可喜成绩的情况下,应该尽快提高、细化优良空气质量标准。北大团队报告建议使用世界卫生组织的二期过渡标准,即50微克/立方米为良的上限。这不仅能提醒公众及时采取防护措施,在空气质量欠佳时有效地保护自己,减少人群的长期暴露水平;同时也能为各地治理空气污染,提出更高的要求,为净化蓝天提供新的动力。

    近期有公开报道说,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将修改,实现与国际接轨,期待看到官方的调整。毕竟,旧标准已不适应当今的需求,是时候与时俱进,发展新的标准了。

    (作者系资深媒体人)  

内容来源:科技日报

来源:科技日报

原文链接:http://digitalpaper.stdaily.com/http_www.kjrb.com/kjrb/html/2019-01/11/content_412445.htm?div=-1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

相关推荐 换一换

  • 刘庆
    0
    ?
  • 田万龙
    0
    空气污染治理刻不容缓
  • 王俊生
    0
    ?
  • 唐开高
    0
    创优
  • 王朋云
    0
    ?
  • 王俊生
    0
    ?
  • 张静
    0
    ?
  • 罗先彬
    0
    涨知识。
  • 胡林军
    0
    了解
  • 毛美英
    0
    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