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材料科学前沿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工程科学学院微纳米工程实验室利用飞秒激光引导毛细力自组装复合加工方法实现了手性可控三维微结构和三维金属纳米间隙结构的灵活制备,并实现了在涡旋光手性检测和高灵敏度生化检测方面的应用,相关研究于近期分别发表在《先进材料》(Back Cover)和《先进功能材料》上[Adv. Mater. 2020, 32, 2002356; Adv. Funct. Mater. 2020, 30, 1909467]。手性微结构在光学和力学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潜力,可以用于构筑多种多样的光学和力学超材料。目前三维手性微结构的灵活、可控制备仍存在诸多困难。微纳米工程实验室研究团队将飞秒激光直写与毛细力驱动自组装技术相结合,通过调控微结构的空间排布、结构尺寸等参数,引导毛细力的方向和大小,成功制备了多层级手性微结构,并展示了该方法高度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图1)

来源:材料科学最前沿 材料科学前沿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1NDc0NTY4OA==&mid=2247487686&idx=5&sn=d8f310a8a25e7f37edc9f4a25d0615c0&chksm=e9c1ddf1deb654e771c810087990018e58fe0fe1079fac74fe30d527fda54ea6617acb85e6ff#rd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