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华武:让中国高铁已成为闪耀世界的国家名片

中国铁道学会  |   2018-08-15 00:00

       何华武,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国科协第九届全委会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铁路总公司总工程师。历任铁道部工程设计鉴定中心副主任,经济规划研究院副院长,铁道部副总工程师、总工程师等职。一直从事铁路工程科技研究与实践,主持并参与中国高速铁路、既有铁路第六次改造升级提速、现代铁路枢纽等工程技术工作,创造性地解决重大、关键工程科技问题。曾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

 

做研究和搞工程需要非常严谨,不能有任何的不确定

 

19558月出生的何华武毕业于西南交通大学。长期从事铁路工程技术工作,主持了几十项铁路枢纽、铁路干线的勘察设计、咨询评估、技术决策。作为技术总负责人,他主持了铁路第六次大提速工程;组织了铁路客运专线(高速铁路)重大关键技术攻关及系统集成总体优化,为客运专线(高速铁路)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何华武院士一有时间就会回交大,可能每季度都要回来一次,有时也不是专门来学校,而是在这边有工作,就顺便回来看看。谈到当年的学习经历,何华武用深入浅出、绘声绘色、津津有味来形容老师们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水平,他同时表示,交大的实习平台也非常好,老师们在实习指导上也非常耐心、细致、详尽,给学生们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从自身的求学和工作经历出发,何华武恳切地说道:大学阶段,老师们最重要的是教给学生一套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所谓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毕业之后的发展全看学生自己。工作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积累经验的过程,要用心做事,努力做到最好,做研究和搞工程需要非常严谨,不能有任何的不确定。

 

是什么激发了中国人做自己的高铁?

 

何华武说道:1991年,组织上派我去考察法国的高速铁路,给了我很大的震动。1964年,日本的第一条高速铁路,起步才210公里,后面逐渐发展到275公里,现在是300公里。欧洲起步比较高,280公里到300公里。当时我坐着非常舒适,而且车上还有若干空闲的座位,但是我们就连闷罐车都挤得满满的。还有非常震撼的是英法海底隧道,它已经发展到一定程度了,给我们非常大的刺激,要做一个强国就要把自己的技术搞上去。

高速铁路,它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巨系统,我们的调度指挥系统、客服系统,还有大家最关心的防灾和安全系统,比如风、雨、雪、雷、电,我们也曾经吃过亏,雷打到铁路装备上,由于防护措施不利,曾造成了非常痛心的大事故。高速铁路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巨系统。中国团队把它建成了,而且投入运营了,这是非常自豪的一件事情。走出去,在国际市场上也会有很强的竞争力。一直到今天,我们还在不断地攻坚克难,因为今天的国际形势决定了必须要不断地努力,如果不努力,若干年后又会掉队。

 

中国高铁运营里程突破2万公里

 

何华武指出,中国高铁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技术引进到自我创新,从合作研发到独立自主创新,中国高铁标准正逐渐超越过去的欧标日标,逐步将中国标准推向了世界标准,实现了从跟随到引领的跨越。他还为现场的科技迷们具体介绍了我国铁路建设过程中遭遇的复杂地理环境,以及列车动力牵引、环境保护问题。

 

目前,中国高铁运营里程已突破2万公里,占世界的60%以上,稳居世界第一。平均运营速度、建设水下隧道等多项指标均创下世界纪录。

 

按照最新发布的《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到2025年,我国铁路网规模将达17.5万公里左右,其中高铁3.8万公里左右,比2015年底翻一番。到2030年,基本实现内外互联互通、区际多路畅通、省会高铁连通、地市快速通达、县域基本覆盖。

 

中国高铁已成为闪耀世界的国家名片

 

目前,以复兴号中国标准动车组在京沪高铁实现350公里时速商业运营为标志,中国高铁已成为闪耀世界的国家名片,在国际上受到广泛赞誉。到2016年底,中国铁路营业里程达12.4万公里,居世界第二位,高铁营业里程突破2.2万公里,占世界高铁运营里程的60%以上,居世界第一位。

 

据何华武介绍,中国铁路总体技术水平迈入世界先进行列,部分技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未来将朝更安全、更经济、更高效、更环保、更绿色、更可持续发展方向迈进。建设智能铁路是当今世界铁路科技发展的趋势,现代信息技术以及人工智能技术将加速与铁路产业的融合,中国及世界各国铁路同行均在积极探索以智能铁路为代表的未来铁路交通技术。未来的高铁在智能技术的运用下实现无人驾驶、有人值守,改变现在人控为主机控为主的模式或将实现。据透露,目前该项技术已在京张铁路(北京至张家口)进行试验验证,力争在2020年北京冬奥会、残运会期间向世界展现。

 

高铁发展呈现五个更

 

在展望中国高铁发展的前沿方向时,何华武用五个更进行了概括:

更高速便捷——中国高铁的设计时速是每小时350公里,未来这将是努力达成的目标,并进一步完善全国高铁网络。

 

更安全可靠——将坚持对轮轨硬度匹配和动车组列车本体的研究,并通过更为完备的系统来保证高铁工程的可靠性。

 

更智能高效——将运用高度智能化的高铁控制体系来缩短最小行车间隔,提高高峰期的高铁运力。

 

更节能环保——将通过建设绿色地下通道,采用环保控制技术来增强高铁的环境友好度。

 

更可持续化——是指利用TOD(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开发模式)、SOD(以社会服务设施建设为导向的开发模式)等模型以及多纬互助系统,更好地实现经济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平衡。

来源:中国铁道学会

原文链接:http://www.crs.org.cn:80/crs/tdxb/1158.jhtml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

相关推荐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