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种文化都青睐音乐和歌曲,这些歌曲有很多不同的用途:伴舞、抚慰婴儿或表达爱。现在,在分析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录音后,研究人员发现,不管来自哪种文化,共享其中一个功能的歌曲听起来均很相似。因此,人们无论倾听来自60个国家的任何一首歌曲,都可以对其进行准确的推断,即使只听了14秒。相关论文近日刊登于《当代生物学》。
“尽管音乐的多样性受到了无数文化的影响,而且很容易被现代听众所接受,但人性可能是音乐结构的基础,并超越了文化差异。”美国哈佛大学的Samuel Mehr说。研究结果表明对歌曲的心理学过程在不同人群中是非常相似的。
在动物王国中,发声过程的形式与功能之间存在联系。例如,一只狮子咆哮或一只鹰发出尖锐叫声,人类听起来可能充满敌意。但人们尚不清楚在人类歌曲中是否也同样如此。
许多人认为音乐主要是由文化塑造的,这导致他们质疑音乐的形式与功能间的关系。“我们想知道这是不是真的。”该研究第一作者、哈佛大学Manvir Singh提到。
在第一个实验中,Mehr和Singh团队邀请了60个国家的750名互联网用户收听14秒的歌曲片段。这些歌曲是从86个主要的小规模群体中随机挑选出来的,其中包括狩猎采集者、游牧者和自给自足的农民。这些歌曲还跨越了一系列的地理区域。在听了每段节选后,参与者回答了6个问题,例如,跳舞、抚慰婴儿、治愈疾病、表达对另一个人的爱、哀悼死者、讲述一个故事。数据显示,尽管参与者对歌曲所代表的社会不熟悉,但评分结果显示了对歌曲功能的准确推理。
后续实验旨在探索人们判断歌曲功能可能采用的方式,研究人员罗列了一些背景信息:歌手数量、性别和仪器的数量,还有节奏复杂程度等7个主观音乐特征。结果显示,这些特征与歌曲功能间存在一定的联系,但不足以解释人们用何种方式如此可靠地判断歌曲功能。
研究人员表示,他们现在正在对那些生活在孤立的小规模社会里的听众进行这些测试。这些人从来没有听到过自己文化之外的音乐。研究人员还进一步分析了许多文化的音乐,试图弄清楚它们的特定特征与功能的关系,以及这些特征本身是否具有普遍性。
来源:中国科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