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城市语言形象指城市主体(包括政府、企事业单位和居民等)在语言使用过程中建构起来的城市形象。它不仅是城市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城市环境的重要构成要件。建设良好的城市语言形象,可以营造舒适的城市环境,提升市民幸福指数,还能形成城市名片,吸引更多的外来人才和投资,促进旅游业,因此意义重大。
然而,到目前为止,城市语言形象问题还没有引起足够的关注:在理论层面,尚未有人以“城市语言形象”为题开展过任何系统研究,偶尔可见的相关研究仅对城市语言形象问题略有所及;在实践层面,有明确规划且成规模的城市语言形象建设还没有展开,零星的工作基本上都处于无理论指导的状态。可以说,自觉的城市语言形象研究和系统的城市语言形象建设工作都还没有正式开始。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在新时代,城市语言形象问题应该受到充分的关注。在呼吁开展城市语言形象建设的同时,我们不妨同时或者提前开展相关的理论研究,保证将来系统的城市语言形象建设工作能够得到充分的理论指导。
城市语言形象研究关系城市形象塑造
理论上说,与城市形象塑造相关的所有语言问题都应该成为城市语言形象研究的对象。这其中,最重要的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城市宣传片语言。城市宣传片是专门用来宣传、推销城市的音视频材料,一般由语言文字搭配图片或视频而成。根据内容和功能的不同,城市宣传片可以分为“城市宣传资料片”“城市旅游宣传片”“城市招商宣传片”“城市形象宣传片”等多种类型。不同的城市宣传片中语言文字的比例不同。有的宣传片以图片和视频材料为主,有声语言比较少,只配一些文字,这些文字一般起补充、提示或强调的作用;有的宣传片则包含大量的语言文字信息,有些甚至以有声语言贯穿始终,这些语言文字材料是传递信息的主要手段,起解释、说明等作用。但无论如何,语言文字都是城市宣传片的有机组成部分,对城市形象的塑造都有重要意义。事实上,城市宣传片中语言文字的内容(表达的信息)和形式(语音面貌)都对城市形象的塑造发挥作用。语言文字的内容传递最直接的信息,告诉观众城市是什么样子的——绿色、宜居?时尚、现代?抑或自由、舒适?而语言文字的形式(主要指语音面貌)也能间接传递信息:甜美的女声塑造青春、活泼的形象;浑厚的男声则暗示厚重的历史,传递成熟的魅力和安全感。
研究城市宣传片中的语言文字问题,可以单纯就其中的语言文字进行研究;也可以将语言文字和宣传片中的图片、视频结合起来进行研究,考察它们如何相互配合,共同建构城市的形象。
城市景观语言。“语言景观”一般指“出现在公共路牌、广告牌、街名、地名、商铺招牌以及政府楼宇的公共标牌之上的语言”。城市语言景观可以非常直观地体现城市形象,对于城市形象塑造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城市语言景观中语言文字的类型、大小、颜色、位置以及与周边环境的关系等都会影响城市的形象:城市中到处可见外语标识,往往意味着城市是开放的和国际化的;城市语言景观拥挤、杂乱,则可能意味着城市治理的“失序”。城市语言景观中语言文字所表达的内容也会影响城市的形象。比如,如果城市中还能经常见到二三十年前的标语,则可能暗示该城市发展缓慢或怀旧;如果城市中商业广告特别多,则可能意味着城市的商业比较发达。总之,我们可以从城市语言景观中观察到城市的形象。然而,以往城市语言景观研究的主要关注点是城市语言景观所反映的社会结构,包括城市的人员构成、族群关系等,对城市语言景观所塑造的城市形象极少涉及。以城市语言形象建构为目标的城市语言景观研究重点关注语言景观与城市形象之间的互动关系,讨论语言景观在城市形象塑造中的作用及其机制,同时还研究以城市形象建设为目标的城市语言景观建设的原则、方法和实施策略等。
城市媒体语言。媒体是传播信息的主要载体,它们“如何描述、呈现、评价城市,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人们对城市的认知、观念和态度”,因此在城市形象塑造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有学者认为,在当今时代,“城市是印象中的城市,是媒体中的城市”,“城市形象已无法脱离新闻媒体的塑造与构建”。因此,研究城市语言形象,一定要高度重视城市媒体语言研究。研究城市形象塑造中的城市媒体语言,不仅要关注城市媒体都讲了些什么,还要关注城市媒体的语言形式。比如,城市媒体是否使用方言词汇,使用多少?是否使用网络词语,使用多少?媒体语言风格如何,严肃还是活泼?各种不同类型媒体的比例如何?等等,这些都会影响城市形象的塑造,因此也应该成为研究的对象。
城市居民日常语言使用。居民的日常语言直接反映城市语言形象,它实际上就是城市的名片。传统的城市居民语言主要指的是居民的日常口语;在自媒体盛行的今天,城市居民语言还包括市民们在自媒体上使用的语言。城市居民的日常口语交流受时空限制较大,而自媒体上的语言表达则能突破这种时空限制,产生的影响可能更大。因此,研究城市居民的日常语言既要重视日常口语研究,还要重视自媒体语言的研究。
传统学科和前沿技术共同推进研究
城市语言形象研究涉及语言学、传播学、社会学、心理学、艺术学等多个学科,因此研究城市语言形象需要借鉴多个学科的理论和方法。语言学中的修辞学理论、话语分析理论、社会语言学理论、认知语言学理论,传播学中的城市形象传播理论,社会学中的认同理论,心理学中的形象心理学理论,艺术学中的图像学理论等,在城市语言形象研究中都有用武之地。
除了这些传统的理论和方法外,我们认为,在大数据时代,还可以学习、借鉴大数据的理论和方法进行城市语言形象研究。
比如,利用网络爬虫技术收集城市语言景观、城市媒体语言、城市居民日常生活语言等方面的语料,然后应用Matalab、Python等分析软件对这些语料进行分析,我们便可以更准确地刻画出一个城市的语言形象。我们相信,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城市语言形象研究也终将会形成自己独有的理论和方法。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GMS五国语言政策及其主要外来语言地位嬗变研究”(17BYY012)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广西大学文学院)
来源:cssn_cn 中国社会科学网
原文链接: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4NDUwMjMxNA==&mid=2650133309&idx=5&sn=6b1a91ca7834e879846551103d66c39d&chksm=87e74178b090c86e8971a63fa0053396beedf139d7bce60f350ee89fbf4a4fc2688b27f17965&scene=27#wechat_redirect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