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ain:首次!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绘制出中国帕金森病相关基因突变图谱

BioWorld  |   2020-07-07 11:57

来源:BioWorld

wt_a82312020070743239_79ab35.jpg

作者︱郭纪锋(研究员,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帕金森病(PD)是一种复杂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主要的运动特征包括震颤、强直、运动迟缓和姿势失衡等;非运动特征则有便秘、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和嗅觉减退等。帕金森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仍不十分清楚,现多认为老龄化(aging)、遗传(genetics)和环境因素(environment)及其相互作用参与了帕金森病的发生发展。自上世纪90年代第一个帕金森病致病基因—SNCA被鉴定以来,遗传因素在帕金森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关注。 

2020年7月2日,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神经内科、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湘雅)唐北沙教授、郭纪锋研究员、李津臣研究员合作团队(赵宇文、秦利霞博士为共同第一作者) Brain 杂志发表了题为:The role of genetics in Parkinson’s Disease: a large cohort study in Chinese mainland population 的研究论文。首次系统性地绘制了中国大陆帕金森病相关基因突变图谱,进而为帕金森病疾病治疗提供了遗传学依据。

wt_a52372020007143239_7cb8e9.jpg

具体地,赵宇文及秦利霞等人采用二代测序技术,并结合多重连接探针扩增(Multiplex ligation-dependent probe-amplification assays,MLPA)技术,针对192例常染色体隐性遗传PD(AR-PD)家系先证者、242例常染色体显性遗传PD(AD-PD)家系先证者及1242例早发型PD患者(EOPD)系统分析了23个已知PD相关基因和GBA基因,同时,研究者参照了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ACMG)标准和指南。

结果发现,在AR-PD家系中PD相关基因突变率为33.85%,在AD-PD家系中PD相关基因突变率为4.13%,在EOPD患者中PD相关基因突变率为4.59%。

wt_a42302020707143240_8582a8.jpg

图1 中国大陆家族性PD及EOPD的PD相关基因突变谱

同时,研究发现,突变频率最常见的是PRKN基因,其次依次为GBA、LRRK2、PLA2G6、PINK1、SNCA、ATP13A2等基因。而且,携带PD相关基因致病突变的PD先证者发病年龄(AAO)(中位值为31.5岁)比没有携带PD相关基因致病突变的PD先证者(即非携带者,中位值为46.0岁)提前了14.5年。


wt_a32302020707143240_8a6f2a.jpg

图2  PD先证者发病年龄(AAO)图谱 

此外,研究者还对新发现的SNCA p.P117S突变、LRRK2 p.N1437D突变、PRKN c.619-1G > C突变、PRKN p.C323-V324del突变等进行了细胞生物学验证,进一步表明它们在PD中的致病性。 

这些结果:揭示了中国大陆家族性PD、EOPD的部分遗传因素;提示了PD相关基因检测在家族性PD、EOPD的重要性,特别是AAO ≤ 40岁的PD患者;也提示了中国大陆家族性PD、EOPD还存在未明的遗传因素。

总的来说,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从PD相关基因的角度入手,首次针对中国大陆家族性PD及早发型PD人群进行大样本、全面、系统的遗传学研究,绘制了中国大陆PD相关基因突变图谱,系统地提出中国大陆人群PD相关基因发病年龄谱及表型谱,对PD分子诊断与分型、精准治疗具有指导性意义

来源:ibioworld BioWorld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U1MzMxMzcyMg==&mid=2247503667&idx=5&sn=2e5ed092696656a983148dbb21dac409&chksm=fbf63be6cc81b2f07011157145ef6888e9336bc55af605db6b951c3c5486bafd623785059055#rd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

相关推荐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