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西庆在未来科学大奖颁奖礼上朗诵诗歌《当你老了》。
在顶级科学家、商界大佬、巨额奖励的光环下,未来科学大奖一出生就备受瞩目。10月29日晚,第二届未来科学大奖落下帷幕。相比第一届,不仅奖项上增加了“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内部机制也有所调整。在接受《科猫》专访时,未来科学大奖监督委员会主席高西庆独家透露,借鉴诺奖模式,他们正在筹建捐赠基金,“这样的话,它和原来的商业机构、捐赠人就没关系了,在法律上将彻底断开。”
邀请顶级科学家参与提名
未来科学大奖采取提名邀约制,即由未来科学大奖科学委员会邀请的著名科学家提名产生候选人,再根据候选人名单发起国际同行评议邀请,先后历经提名、初选、国际同行评审、再审、投票5道程序,过程严苛。
高西庆曾参与创建中国股票交易市场,谙熟中西法律,对于规则的制定更是驾轻就熟,这也是未来科学大奖邀请他来当监督委员会主席的原因。他认为,保障机制各环节有序运行的关键,“在于‘人’,什么人提名、什么人能够作为候选人,两方面非常重要”。在高西庆看来,要想打造顶级科学奖,必须是顶级科学家参与,“如果采用全民公投、大家一块选,那可能选出来的会是网红”。高西庆告诉《科猫》,在前一届筹备阶段,组委会给世界各地潜在的提名人发过好几百封信,“都是各个领域最出色的科学家,邀请他们参与提名”。
作为监督委员会主席,高西庆全程参与每一场讨论和投票。他告诉《科猫》,今年的一大变化是,考虑到15名委员来自不同领域,于是组委会将他们分成三组,每组5名成员,分别对应生命科学、物质科学、计算机与数学奖三大奖项,根据获提名者的研究情况,充分讨论,将赞成与否的理由写出来。“因为,最终名单是由15名委员投票决定,具体细节的记录就显得十分必要,例如数学方面的科学家对生物不太懂,但他们都是顶级科学家,不论是发明创造,还是基础科研,看一下成果发表在什么级别杂志上,听一听同行的评价,就基本明白到底怎么样了”。
内部讨论细节保密50年
整个评选过程像场马拉松,持续多个月。而较真的科学家们坐一起,会起冲突吗?
“去年就有,今年也有,甚至到了微信群里还在争执”。高西庆透露,除了学术争论之外,如果认为被提名者与科学委员会中某位委员存在利害关系,“也会直接指出来,有人表示,这种情况应完全回避;而有人认为,可以参加讨论,但要回避投票”。这些细节都有记录,“但具体点到谁,争论了什么,这些不能说,每个当事人都要签字,保证为这个资料保密50年”。
每当争执不下时,大家会习惯性地把目光投向高西庆。就“师生关系”问题,他认为不能简单要求对方回避,“因为有些科学家在大学当教授很多年,从他手里出去的学生可能上千个,如果这样的科学家不能参与的话,那不就麻烦了?毕竟圈子就这么大”。
听完高西庆的观点后,大家认为确实在理,再将讨论重点放在“亲近度”上。“如果同在一个项目组、课题组里,那就必须回避;如果不清楚关系厉害与否,委员会成员需要自己披披露”。在高西庆看来,这是一个道德问题,“全世界范围内也是这样,国外那些委员会也有这样的要求,得先披露,如果你认识他(被提名人)、且比较熟,你有义务告诉大家,也有权利表示,‘我们虽然关系很好,但我们在这个科学问题上,没有直接的关系’,这种情况可以不用回避”。如果彼此讨论的科学问题很近,“我们鼓励大家主动提出‘我回避投票,但要求参加讨论。为什么?‘因为我对他更熟悉,我参加的话,更容易了解这个东西到底是不是适合把他选出来’”。
这类规则不是未来科学大奖的“独门武功”,“我们都有径可循,也是人类在科学发展史上、过去几百年来逐渐形成的一套规则”。
大奖明年拟增加一个奖项
在首届“生命科学奖”和“物质科学奖”的基础上,今年增加了“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
新晋奖项的设立,全凭捐赠人的加持。“每年到这个时候,我们奖弄完了,他们就把承诺的钱拿进来”。
随着未来大奖影响力的扩大,越来越多的捐赠人开始加入进来。高西庆透露,明年还可能再增加一个奖,“设立什么奖项,由科学家为主来确定。这个非常重要,可以注意到,这几个大奖每一个奖都不是一个人出钱,而是由4个人共同捐赠,这是我们故意设计的方式”。在高西庆看来,这种方式是在现阶段提升公信力的办法之一,“我们不希望它跟某一个特定捐赠人、特定公司有太直接的联系”。
至于理想的状态,“其实跟诺贝尔奖类似,建立一个捐赠基金。因为承诺总是有各种情况,不确定性因素太多”。高西庆向《科猫》透露,“现在已经逐渐成熟,越来越多的人愿意把钱拿出来,捐赠人本身就有这样的意愿,知道这个的重要性”。高西庆估计,用不了太长时间,就能建立一个捐赠基金。目前,捐赠基金已在筹备阶段,建立后,它将由一个独立的机构来管理,“这样的话,这个机构和原来的商业机构、捐赠人已经没有关系了,在法律上已经彻底断开”。
高西庆从不回避未来科学大奖对标诺贝尔奖的雄心,“我们希望这个大奖成为一个有公信力的奖项,科学家能以获得未来大奖为荣”。
科界原创
撰文: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