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我国近海海洋生态系统保护

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  |   2017-09-04 00:00

  “在开发利用海洋前,要很好地认识海域的生态功能到底是什么,提供了什么生态服务。不理解这个,就会带来很多问题。”日前举办的上海科协大讲坛“暑期院士专家系列科普讲坛”上,中科院院士、物理海洋学家苏纪兰就重视海洋生态系统保护、推动“蓝色经济”发展这一主题展开演讲。

  何谓“蓝色经济”?

  苏纪兰介绍说,“蓝色经济”本质上就是“绿色的海洋经济”,也就是“可持续发展的海洋经济”。为什么不直接叫绿色经济,而叫“蓝色经济”呢?“那是因为海洋生态系统有其显著特性,与陆地生态系统相比,它较开放、变化快、空间相连性强。当一片海域的部分生态环境被改变时,往往导致其他部分甚至其他海域的生态环境受到重要影响。因此,‘蓝色经济’强调,在进行海洋经济活动时,要切实考虑海洋生态系统所提供的服务价值。”

  充分认识海域生态系统功能

  被誉为“海洋之子”的苏纪兰在报告中表示,海洋是全球生命支持系统的一个重要成分,也是一种有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财富和空间资源,科学开发海洋资源和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是支撑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他以对虾为例介绍说:“中国对虾是我国特有的产品,上世纪70年代,每年的产量约1万—3万吨。到上世纪80年代初,由于过分捕捞,对虾产量骤减,如今基本没有了,年轻人没有机会一尝对虾的味道。一般认为,这是捕捞过度的原因,但从对虾的整个生活史过程来看,捕捞主要是影响越冬区和产卵区的成虾资源量,而河流截流、排污、围填海等因素则影响了对虾的补充量。”苏纪兰呼吁,在开发利用海域前,要很好地认识海域的生态系统功能。

  人类活动影响近海生态系统

  在影响近海生态系统的因素中,人类活动的影响不可忽略。苏纪兰说,人类的填海、大规模的养殖、过度捕捞等活动都会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影响,由于海洋环境的特殊性,使得海洋生态系统难以承受高强度的开发利用。

  “从有人类起就开始了填海。如今,人类的填海方式太厉害了,海洋没有办法适应,因此带来了很多的问题。” 苏纪兰说,“就近海生态系统来看,还有很多有价值的东西。很多人觉得泥滩只是荒地,没有什么价值的。其实,泥滩上有各种各样的生物。就上海人很喜欢吃的大闸蟹来说,野生大闸蟹在长江口产卵,然后幼蟹要先在潮滩度过‘年少时期’,长大以后再慢慢爬到阳澄湖,这是它的生命线,潮滩并不是一个荒地。人们爱吃的青蟹也是如此,产卵在河口,但成长在潮滩上。我国从上世纪70年代至今开展了大规模的围垦,很多地方都已经被围掉了,从而丧失了很多富有生态价值的滩涂。”

  苏纪兰提出:“我国在大规模养殖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生态问题,不注重这个问题,最终还是会害了自己。”他举例说,贝类本来生活在沙滩上,它们排泄物中的细菌就在沙滩上分解掉了。而人工吊养在水里时,产生的细菌来不及分解,这个时候,海洋里面有很多的有机肥,大部分浮游生物没办法利用这个肥料,然而有一种浮游植物——褐藻就爆发了,这在渤海发生得很多,贝类吃了它以后又会“厌食”,引起别的藻华,水质会变得浑浊。

  苏纪兰建议,我国要发展“蓝色经济”,需要公众、科技工作者、政府等齐心协力。公众应关心近海生态环境,科技工作者应积极投身近海生态系统的研究,政府在行政工作中要落实基于海洋生态系统的管理。

来源: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

原文链接:http://www.sast.gov.cn/view/36/23941.html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

相关推荐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