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X一MOL资讯
RNA的表观遗传修饰是RNA调节基因表达的化学基础,利用新反应技术和新分子工具对RNA修饰进行精准调控对揭示RNA介导的遗传信息表达网络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由于RNA本身的不稳定性,使得在活细胞水平进行化学调控变得十分困难。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分子识别与功能院重点实验室程靓研究员团队长期从事该领域的基础研究,提出了利用化学小分子和生物相容性化学反应对RNA修饰进行直接干预的新策略。在过去三年中,该课题组开发了一系列针对重要RNA表观遗传修饰的高选择、高灵敏、时空分辨的化学转化、荧光标记的原理和方法,分别报道了细胞水平的m6A RNA化学去甲基化(Angew. Chem. Int. Ed., 2019, 58, 5028; Chem. Commun., 2017, 53, 10734)、m5C RNA的化学氧化(Adv. Synth. Catal., 2019, 361, 4685)以及f5C RNA的特异性标记等(Adv. Synth. Catal., 2019, 361, 5406)。
N6-异戊烯基腺苷(i6A)是一种存在于腺苷上的超修饰类型。在细菌和真核生物中,tRNA的37号位上的i6A修饰可以增强密码子和反密码子的相互作用,缺乏这种修饰将导致tRNA对它们的同源密码子的亲和力降低,并诱导线粒体相关的代谢紊乱。此外,游离的i6A核苷及其衍生物作为细胞分裂素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作用于植物生长发育的各个阶段,在高等植物的生长和分化,尤其是芽发育、愈伤组织中芽形成以及调节花发育和农作物产量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发展能够特异性地切断异戊烯基取代基的化学小分子,精确地调控内源性i6A的含量,对于阐明i6A RNA和i6A相关蛋白的生物学功能,研究依赖i6A的细胞途径,以及调控植物生长发育具有重要价值。然而由于N6-异戊烯基的活化极为困难,且与相应的N6-甲基修饰(m6A)区别较小,因此尚无特异性的化学调节工具。
在这项研究中,该研究团队设计合成了一系列在哌啶4-位取代的氧铵盐,通过对这些具有高氧化能力的化合物的深入研究,作者发现化合物2能够在温和的条件下特异性地对i6A碱基、核苷和i6A RNA进行去异戊烯基化。值得注意的是,哌啶氧铵盐也是有机合成中常见的氧化剂之一,它可将醇氧化为醛/酮等。但在对i6A的去异戊烯基的过程中,并没有发生2'、3'或5-羟基、碱基或核糖环的氧化。不仅如此,化合物2对正常核苷(A、U、C、G、dT)、其他常见的RNA修饰(m6A、ms2m6A、Am、hm5C、f5C)、容易被氧化的氨基酸残基(Ser、Thr、Met)以及同样含有异戊烯基修饰的内源性天然产物(9-prenyladenine、欧前胡素Imperatorin)均无影响,表现出优秀的化学选择性和极好的生物相容性。
上述研究成果发表在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程靓研究员、河北大学罗都强教授和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张天奇博士为本文的共同通讯作者,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博士研究生程后平为第一作者。该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研究计划、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国科学院重点资助项目等的支持。
来源:X-molNews X一MOL资讯
原文链接: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wOTExNzg4Nw==&mid=2657633209&idx=4&sn=70ad948e409fac9a34da4ad7d06113e3&chksm=80f86a69b78fe37f00a5c14940eab965ec09d96a6824f5ecc2e09574b49af6c55a3a632449cb&scene=27#wechat_redirect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