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漯河科协
1金星合昴星团:“维纳斯”携手“七姐妹”漫步苍穹天文专家介绍,4月3日,一场观赏效果绝佳的“金星合昴星团”天象将现身西方天空,如果天气晴好,我国公众借助肉眼或小型天文望远镜将会欣赏到“维纳斯”携手“七姐妹”漫步苍穹的美丽画面。
“随着天色渐黑,在淡蓝色的天幕上,金星与昴星团相互辉映,争相闪耀,构成天边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不过,感兴趣的公众,尤其是天文摄影爱好者要抓紧时间欣赏和拍照,因为在4月3日21时之后,它们就会缓缓落入地平线以下。”赵之珩提醒说。
——新华网
▲基于多水平多组学的精神分裂症精准诊疗研究框架。 研究团队 供图 摄
从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获悉,为突破精神分裂症的早期诊断和疗效评价所面临的巨大瓶颈,该所科学家领衔的研究团队共同建立基于多水平多组学的精神疾病研究框架,首次发现并从多方面验证纹状体环路功能异常是精神分裂症精准诊疗的有效生物标记。
由中科院自动化所脑网络组研究中心刘冰、蒋田仔研究员领衔并联合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等中外多单位的研究团队,针对精神分裂症精准治疗研究最新完成的重要成果论文,近日已获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医学》(Nature Medicine)在线发表。该研究提供出一个全新精神疾病研究框架,并可能将推动神经影像成为未来精神医学领域的有效临床工具。
——中国新闻网
▲螺旋藻在外部磁场控制下,能够定向移动至肿瘤。受访者供图
因具有灵活运动、药物运输等能力,微纳机器人在疾病诊断治疗、靶向递送、无创手术等生物医学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现阶段针对微纳机器人的有关研究大多聚焦在体外,在体内治疗应用的更多预期功能仍然存在极大的挑战。
近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转化医学研究院周民研究员团队研制出了一款微纳机器人。他们以具有生物活性的螺旋藻作为活体支架,将其浸涂磁性涂层、“改装”成微纳米机器人后,再调节外部磁场、靶向输送至肿瘤组织,成功改善了肿瘤乏氧微环境并有效实现磁共振/荧光/光声三模态医学影像导航下的肿瘤诊断与治疗。这项研究被刊登在材料领域著名期刊《先进功能材料》上。
——《科技日报》
在人或动物的肠道、口腔及生殖道内,普遍存在着一种“共生菌”——粪肠球菌。近年来研究发现,由于新型抗生素的研制速度远远赶不上耐药菌的进化速度,部分粪肠球菌耐药性严重,逐渐演变成“超级细菌”。
俗话说“一物降一物”,“超级细菌”的天敌又会是谁呢?来自福建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南方生物医学研究中心欧阳松应教授认为,噬菌体或能做到。日前,他们课题组在国际病原学杂志《公共科学图书馆-病原体》上发表研究称,一个结构类似“八爪鱼”的裂解酶“LysIME-EF1”,能够高效裂解多种粪肠球菌临床株,具有巨大的潜在应用价值。
——《科技日报》
5研究确认新冠肺炎轻症患者也有传染性
德国研究人员发表在新一期英国《自然》杂志上的论文显示,新冠肺炎轻症患者在感染初期,上呼吸道有大量病毒复制和脱落,具有传染性。
这项研究由德国柏林沙里泰大学医院、联邦国防军微生物研究所和慕尼黑施瓦贝医院共同完成。研究人员对9名成年轻症患者在治疗期间进行病毒学分析,从患者咽喉、肺部采样,并检测了痰液、血液、尿液和粪便。
——新华网
6日本首次利用iPS细胞造出“肝癌模型”
由日本冈山大学研究生院等组成的研究小组,利用分泌多种炎症性物质的人肝癌细胞株培养上清液,培养了小鼠的诱导多能干细胞(iPS),并将iPS细胞诱导为癌症干细胞,然后将癌症干细胞移植到裸鼠的肝脏中,成功制作出肝癌模型,这在全球还是首次。
这一系列研究成果显示,将癌症干细胞移植到正常组织中,形成的肿瘤会表达肝癌特征性标志物并显示肝癌的形态,可以制作肝癌病理模型,无需像以往那样实施基因突变和插入缺失等操作,就可在器官中人为形成特定癌症(肿瘤)。
——《科技日报》
来源:gh_149f7579f7db 漯河科协
原文链接: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wNzU1NzY4NQ==&mid=2247484908&idx=4&sn=b2ab853ea674aac96b67caad0c6e9874&chksm=9711c0b6a06649a0fb7a1d7b19ace852f1d6c1bf41f944dafd84d0353ed2a69c401ac2f97026&scene=27#wechat_redirect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