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测绘学会智慧城市工作委员会
编者按: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大地测量学家、教育家,武汉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宁津生院士,因病医治无效,于2020年3月15日16时06分在武汉逝世,享年88岁。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向宁津生院士的不幸逝世表示沉痛哀悼!特刊发实验室李德仁院士、龚健雅院士缅怀文章:永远怀念宁津生院士。
永远怀念老大哥宁津生院士
李德仁
3月15日下午,惊悉宁津生院士离我们而去,心中无比伤心沉痛!
宁津生院士是我国大地测量学界著名的学术带头人。他治学严谨、成绩卓著,在大地测量学,尤其在卫星重力测量与大地水准面精化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为人师表,从年轻留校以后,一直坚持在讲台上给学生们上课;他英姿风发,被年轻的同学们称为测量界的“帅哥哥”。他在1988-1997年期间担任原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校长,那时正处于我国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宁津生院士为我国测绘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我还记得在原武汉测绘科技大学申报“211工程”大学的时候,我从他手上接过了校长的职务,他倾力帮助我们顺利地申报成功,使原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成为“211”大学。
1988年,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申报之时,宁津生院士作为校长,利用全校资源支持我们申办,并一举成功。在创建初期,宁津生院士专门为国家重点实验室成立了管理委员会并亲自担任委员会主任,支持国家重点实验室从零开始发展,之后取得了很好的成绩,连续四次在国家评估中获得“优秀”,这份成绩包含了宁津生院士有力的支持和巨大的贡献。
宁津生院士卸任校长以后,仍旧全力支持学校的发展,仍旧活跃在教育科研的第一线,他当时跟我讲,同济大学土木学院的院士们开了一门土木工程学概论的课,给新生上课,效果很好,他建议我们测绘的院士也开一门测绘学概论课,我听后非常高兴,并很快筹划成功,由他领衔,开授第一讲。大家都响应宁津生院士的号召和理念,这门课已经坚持20多年了,成为了测绘高校的一门知名精品课程,让年轻的新生在入学初期就能了解测绘科学的内涵,并引导学生努力的方向,知道如何由浅入深,通过各种必修课、选修课、基础课、专业课的完整培养登上测绘科学的高峰。
测绘界的老师,特别是院士们都非常团结,大家经常在一起商量如何支持全国本学科的发展,如何支持国家的建设。对全国各地测绘学科的职业教育、中专及高等教育的发展,宁津生院士付出了全部的心血,原武汉测绘科技大学也就是现在的武汉大学测绘学科也一直保持着与全国各测绘生产单位、科研单位的紧密合作,并给予相关单位大力的支持。惊闻宁津生院士仙逝之时,我不禁想起与老大哥一起到处讲学、交流、开会的场景,他身体非常好,酒量非常好,是测绘界知名的“酒仙”,今日他已离我们而去,希望他在天堂还能够继续关心和保佑国家测绘科技与教育事业的发展,我们将永远学习他的精神,使新时代的测绘事业在我国深化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深入落实国家大数据战略的进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宁津生院士安息!
2020年3月15日
永远怀念宁津生院士
龚健雅
今天悉闻我们的老校长宁津生院士仙逝,万分悲痛。宁院士培养我们成长,是我们这一代测绘人共同的导师和引路人。他那平易近人的音容笑貌永远在我们心中,他那和蔼可亲、包容大度、持之以恒的品格将永远激励我们测绘人团结奋进,开拓进取。
我及我们这一代许多测绘人都是在宁院士的关心和培养下成长起来的。宁院士不仅担任十多年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副校长和校长,培养了大量测绘人才,而且长期担任国家测绘局、教育部高等学校测绘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为我国测绘教育的人才培养和测绘事业的发展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我是在1988年3月到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的。我在校期间和毕业留校时宁院士都是我们的校长。因为那几届博士生比较少,学校就把我们安排在青年楼住,而且我们参加系里和教研室的学术活动,待遇与青年教师无异。那时我虽然是航测系的学生,但是宁院士的弟子边少峰和董绪荣是我同过寝室的同学,他们经常谈到宁院士的为人和学术,令人钦佩。在攻读博士学位过程中,李德仁老师推荐我到丹麦进修,宁校长欣然同意,在89年情势那么紧张的情况下,仍批准我出国留学,体现了一个领导的远见和担当,以及对我本人的信任。
92年我博士毕业以后面临多项选择,在李老师的推荐下,校领导决定让我留校,并尽快解决我家人的安置问题。在我毕业的半年之内,即将我爱人从江西调入了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工作,解决了我的后顾之忧。工作以后,我协助李老师承担了国家测绘局“七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面向对象空间数据库和面向对象GIS”。项目很大,需要调集全校相关老师集中攻关。宁校长和主管科研的副校长张祖勋院士拍板,从计算机系、航测系、制图系和城规中心调入10多名年轻教师组建“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地理信息研究中心”集中攻关研究,并在测绘遥感信息国家重点实验室开辟专门的办公和研究场地,使我们能够全力以赴研究开发出国产地理信息系统基础软件—吉奥之星。
96年初,我还在美国进修,接到学校一封信,希望我尽快回国,担任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我想这是宁校长那一届班子的重大决策,学校对我这么信任,我必须尽快回来并努力工作,协助李老师把实验室搞好。李老师和我接任实验室主任、副主任之后,宁校长仍然担任实验室的管理委员会主任,直到卸任校长。尔后又担任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和顾问。无论担任实验室管理委员会主任,还是学术委员会委员和顾问,宁校长都把测绘遥感信息工程重点实验室看作是武测及武大的公共学术研究平台,倾注了大量精力管理、指导和协调。每次开学术委员会或者座谈会,宁院士都亲临指导,发表重要建议,使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能够健康成长和发展。
宁院士的包容发展理念不仅促进了武汉大学测绘学科的团结与协同发展,而且促进了全国测绘教育的发展。在他和其他老一辈科学家的带领下,不仅武大的测绘遥感学科成为中国乃至全世界的名牌学科,整个中国测绘学科和专业在全国的数量和学术地位也得到大幅提升。宁院士是测绘学科最早的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并长期担任国家测绘局、教育部高等学校测绘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在他和全国同行的努力推动下,全国已有150多所大学开设了测量专业,近50所大学拥有硕士学位授予权,近20所大学拥有博士学位授予权,将测绘学科由原来的一个小学科变成了一个有相当影响的大学科。
我是2005年左右接任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2010年左右单独成立测绘学科评议组时任召集人。在我担任测绘学科评议组成员的十多年来,深切地感受到宁院士在全国测绘学科的影响力和推动测绘学科发展的热情。我记得在2010年左右,有几个学校要申请博士点,他们找到宁院士,寻求宁院士帮忙。宁院士专程找到我,介绍了他们几所学校的优势,并向我说明了扩大测绘学科博士点的重要性。在宁院士和其他老一辈科学家的关怀下,在其他学科评议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那几个学校都通过了测绘学科博士点的评审。在这一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到宁院士不仅是武大的院士和武测的老校长,而且是全国整个测绘学科发展的主要带头人之一,他站在全国和事业的高度推动测绘教育事业的发展,为我们后辈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近几年,武大测绘学科六院士20多年同上一门《测绘学概论》课程誉满全国。本人有幸参与了这门课程的授课,深切感受到宁院士的执着与认真。我是在1997年这门课开始时参与授课的老师。那时宁院士刚卸任校长,自告奋勇牵头这门课程的教学和教材编写。我那时既不是长江学者,更不是院士。但是宁院士挑选了我主讲地理信息系统这一章。这一讲就是20多年。20多年来,宁院士带领我们不断调整教学内容,更新教材,建设慕课。多次带着我们封闭讨论和修改教材,这些都历历在目。我们成立了一个强大的教学和教材编写小组,包括一批年青人组成的秘书组,除了已经出版并多次更新的《测绘学概论》以外,宁院士还牵头编写了一本适用于本科生高年级和研究生的《地球空间信息进展》新教材,即将出版。宁院士还经常组织各种活动,我们成为了一个其乐融融的大家庭。去年10月21日我与《测绘学概论》秘书组的一帮年轻人给宁院士过了88岁的生日,今年3月8日还在这个群里看见宁院士转发微信信息。没有想到度过了武汉最困难的时期之后,宁院士这么快地离开了我们。
宁院士走了,但是他开拓发展的测绘事业,他领衔的《测绘学概论》课程将继续发扬光大。
宁津生院士千古!
2020年3月15日
来源:gh_aade121f7c73 中国测绘学会智慧城市工作委员会
原文链接: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g5MzIxMzk4Mg==&mid=2247484727&idx=2&sn=d5a0e1fecb6d1175c184f74365207287&chksm=c0330946f7448050f034517b1f7b6d8088edd25555127ffe65c7bdd17f657bc1d02302794b53&scene=27#wechat_redirect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