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利用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技术构建智能化新冠疫情综合防控体系的建议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  |   2020-03-12 00:00

来源: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

                 随着武汉疫情的不断演进,感染人群仍呈上升趋势,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全国多省市启动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应急响应,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全力展开疫情防控和诊治工作。但由于疾病本身具有极强的传染性,还有一定的潜伏期,再加上大量人群的流动,使得疾病的传染链条无法跟踪无法切断,给社会公共卫生体系带来了极大的压力和挑战。针对疾病传染链条监控的难点,建议基于网格化的群防群控理论,利用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创新技术,构建政府指导,医院配合,居民、社区医生、社区工作人员、志愿者多方参与的智能化新冠疫情综合防控体系。

本体系的服务对象有居民、社区医生、社区工作人员、志愿者等个人参与主体,也有街道、社区等基层组织,卫健委等政府主管部门以及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医疗服务机构。本体系涉及了防、控、治、管四个层面的工作“防”:通过提供面向居民的智能新冠肺炎自测评价系统,引导和激励居民加强自我防护,通过提供面向社区医生和社区工作人员的智能新冠肺炎管理辅助系统,实现终端人口及疾病数据的多维度网格化精准采集,形成居民、社区、医院的三层防线。同时可利用政府协调疾控、电信、交通等大数据,实现进出本区域的高危人群的提前预警。“控”:在综合诊治医疗机构的业务指导下,利用人工智能提升基层社区医生以及社区工作人员的能力,形成精准的人员风险评测、隔离区域预警、隔离人员定期巡查以及隔离人员情况数据上报工作机制。同时利用区块链技术得到的可信数据,综合居民、志愿者、社区医生以及社区专业队伍的上报数据,从多方面多角度得到了全面的“人、地、物、事、组织”等疫情防控信息,并形成横向关联、动态更新的社区疫情网格基础数据台帐。由此实现精准防控。“治”:形成综合医疗机构为龙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基础的分级应急诊治体系。综合医疗机构设立专家组,通过互联网络对医联体内以及支持基层卫生机构的临床诊疗工作给与支持;上级医院与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建立信息沟通,双向转诊;上级医院发热门诊无条件接受基层卫生服务机构转来的发热病人;上级医院排除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并需要医学观察的病人,需要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相关人员进行信息传递,由社区医疗服务机构监控治疗效果和病情发展。“管”:通过区块链技术,实现在同一个可信机制下不同系统,不同部门的数据采集、上报和交换,形成基于大数据的疫情地图,可以很好支撑基层街道或者社区的实际业务需求以及各级主管的管理决策需要。基于大数据,各街道及社区可灵活建立疫情管控信息接收、处置反馈中枢。这将为疫情快速发现、协同处理、科学评价提供有力保障,逐步形成主动服务和积极响应的疫情网格化管理工作模式。街道社区的疫情信息以及处置情况自动汇集形成区级、市级社会服务管理信息。各区乃市里各主管部门也可以接入系统建立自己的数据处置中枢,获取数据进行应用,实现市、区、街道、社区多级疫情信息共享及业务协同的立体网络。本体系基于区块链技术采集到的社区中的各种可信疫情数据,利用海量数据分析处理技术以及人工智能技术,还可进一步研究不同人群的以及地区的疫情演化模型,对疫情的变化进行追踪,并自动分析风险并进行预警,还可与相关部门联合进行大数据的分析服务,如危险突发事件预警、监控人群痕迹管理、地区不稳定因素及疫情安全态势分析等。根据大数据的分析结果,各个业务部门可以及时做出有效的应对,提前进行处置。利用区块链技术、大数据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还可以建立一种新型的宣传和服务平台。可以根据居民的信息,如地理位置信息,疫情风险信息,主动推送政策法规信息,卫生防疫信息,服务提供信息,实现新型的卫生防疫宣传平台以及服务平台,将卫生防疫信息和服务信息传递到社区每一个居民。本体系将有助于政府全方位掌握地区疫情动态情报,提升疫情防控能力以及应急处置的能力,降低疫情突发事件风险及防范费用,并提升精细化疫情管理服务水平。杨斌,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研究员、清华大学网络行为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研究型研究型医院学会常务理事

来源: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

原文链接:http://mp.weixin.qq.com/s?__biz=MjM5MzE4Njg1MA==&mid=2650775777&idx=1&sn=2e6911418b2341fb10b6d7f9613e7cff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

相关推荐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