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心理学会
焦虑,家庭系统中最具感染力的情绪
——疫情期孩子宅家网课对家庭的挑战
冲突-疏离
“我们家都聊不到一起去,关系复杂。我爸和我妈一周前吵了一次,到现在两个人都没有说一句话。我一点儿感觉不到家庭爱的氛围。所以有时候真的不想学习。我个人的力量太微小了,我非常反感这样的父母。”
严格-疏离
“家长一意孤行,不考虑孩子的心情,更多的方式是靠武力解决问题。心里的烦恼无处倾诉。”
怀疑-批评
“每次学习完了都会想打会儿游戏放松下,但父母看见就说你没好好学习,不管你怎样父母都不会相信你,疑神疑鬼,这该怎么办?”
怀疑-冲突
“本来想学,结果父母一直在旁边叨叨叨,还时不时进房间视察,检查作业和上课情况,课一上完就要收走电脑,每次查看作业、提交作业找父母要手机就是一场恶战,离高考还有一百多天,现在天天吵架,越来越不想学了,我太难了。”
唠叨-怀疑
“亲戚家的孩子考上了好大学,家长都有点攀比的心理,就会说你看那谁谁谁,考上了什么什么大学,我就好害怕自己考不上,心里好慌”
上述问题是笔者在2月23日同济大学主办的面对湖北高三学生的线上讲座搜集到的,家庭关系变成孩子们能否适应宅家网课学习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笔者在括号里大致将这些烦恼分为激烈冲突、疏离冷漠、严厉管控、怀疑唠叨等几类。
不知道家长们是否知道这些孩子的心声?是否知道家庭关系对孩子的安心学习有这样的影响?说好的要帮孩子实现人生理想呢?说好的要做他们的神助攻呢?身为心理治疗师,又该如何帮助这些家庭?下文试用家庭治疗的代际理论对此做以分析并提出建议。
焦虑是家庭系统中最具感染力的情绪“家庭是一个情绪单位”。这是家庭治疗流派的重要奠基人、代际理论流派的创始人鲍温(Murray Bowen)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代表性论断。
围绕这个论断,鲍温进一步强调:
(1)家庭是个整体的系统而非彼此分离的个体,任何影响个人的重要事件,都会连带性地影响家庭系统中的其他人。
(2)家庭这个系统靠情绪实现联接。强烈的情绪背后通常都隐藏着深厚的情感,而家庭与其他社会单元最大的不同就是拥有高度密集的情感:夫妻、亲子、祖孙、手足等等。
(3)日常的家庭互动中,焦虑是最具感染力的情绪。当某一个家庭成员的焦虑情绪加强时,家人间的联接往往变得更加紧密,过于紧密时会不利于个体独立成长的进程。
一定程度的焦虑情绪相互感染有利于家人间相互支持和家庭系统发挥功能,但如果超过一定的强度和时长就会影响个体的独立自主,而且会失去感性和理性的平衡,即焦虑凌驾于理智之上来决定个体言行,更不用说需要高度专注力和注意力的智力学习了,“没法学习”不是在找借口。
“代际忠诚”和“自我分化”是子女对家庭的两大诉求
家庭归属感的意义是让个体开始建立安全感,信赖世界上存在一个比自己力量更强大的安心依靠。因此,每一个家庭中的儿女都会以各种方式“忠诚”于它。
所谓“代际忠诚”就是无论情境如何变化,子辈都要无条件信任并尽力去顺从长辈。适度的忠诚会帮助年幼的孩子信任不完美的父母,也让父母得以对子女进行养育,但过度的忠诚则会影响个体的“自我分化”。
“自我分化”是指每个家人都能带着安全的情感联接去实现自我,人际间保持“有联接的独立”,个体内兼具感性和理性的平衡。既不会因为可能会减损家人关爱或家庭凝聚力的焦虑就放弃独立自我,也不会因为逃避家庭的高焦虑氛围而切断一切感情联接。
鲍温将后者称之为“情绪隔离”,即个体为了处理关系矛盾带来的焦虑,用内心距离和外在距离进行双重的隔离,用分离、孤立、撤退或逃离等行为方式来分开自己和家人。这种隔离可以是单方面的,也可以是双方面的。情绪隔离的个体表面上看起来完全不在乎家人,冷淡、冷漠甚至断绝互动。
在我国重视家庭的传统文化语境中,代际忠诚和自我分化的并行是子女成长的两个重要诉求,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只有忠诚而无分化就会变成:无论家长做错什么事情,失去家庭依靠的焦虑会让子女不能或不愿表达不同意见,甚至把家庭和睦、家庭完整的需求摆在自我发展需求之上。“父母吵架让我觉得学习也没什么意思、缺乏动力”这类诉说很真实。
只有分化而无忠诚是一种焦虑情绪过重之下的逃离办法,但不是最有利的办法。高中生仍处于青少年的人生发展阶段,仍然需要和家庭保持那种大于自身力量的归属和连接感。
审视应对焦虑的家庭互动模式是解决关键点核心家庭的焦虑水平直接影响着孩子对家长的忠诚和自我分化水平。疫情带来的焦虑不可避免,宅家网课也是一个全新事物,大家都在错误中学习适应和调整,尝试错误带来的焦虑也在所难免,但选择何种家庭互动模式来应对这种焦虑值得认真审视,也是解决家庭过高焦虑水平的关键点。
有的家长用激烈冲突来发泄自己的焦虑,比如“父母天天吵架”“武力解决问题”;
有的用严格控制来安抚自己的焦虑,比如“父母疑神疑鬼”“一有错就严厉批评”;
有的用反复提醒来缓解自己的焦虑,比如“时不时进来视察”“一直在身边叨叨叨”等等。
这些互动模式常常是因为家长没有处理好自己的焦虑,依照本能进行的不良互动。“这样说/做对孩子的问题有用吗?”我有时候会问这样做的家长,他们有的会沉思,有的会梗着脖子说:“没用我也要说!”那我就接着问他们:“没用也要说,那是为了谁而说呢?为我们父母自己还是为了孩子?”
咨询师要帮助家庭学习创建良性家庭互动,学会区分什么是循环恶化焦虑水平的无效互动,什么是降低焦虑水平或保持适度焦虑水平的有效互动。根据上文所述的理论,应对焦虑的有效互动至少要满足下面三个条件:
1
注重识别焦虑情绪,注重增进家庭情感
“我明天就离家出走!”就算不是疫情不允许,这也是重在表达愤怒和不满的句子。咨询师带着家人尝试听到情绪,并按捺下连环激发的自我焦虑,尽量把聊天继续下去:“听上去不高兴啊,你是不是希望我……”。接纳情绪,转向澄清事实和需求。
“我什么大学都考不上了,网课我什么也听不进去!”家长要耐住自己的焦虑:“你这是一种心情紧张的表达吧,你是不是担心大学考不好,网课效率不高啊?”
2
聚焦关注互动模式,平衡代际忠诚和自我分化
咨询师的焦点不是家庭里是否存在焦虑、焦虑来自何处,而是焦虑之下家人间表达和回应的往复互动模式。家庭系统的整体性需要每个家庭成员让渡出部分的“自我”,但绝不是“你觉得就是我觉得”。如果代际忠诚过度叠加个体的焦虑水平,以至于家庭中的个体不敢或不愿表达不同意见,影响自我分化的发展,比如病理性的“三角化”——即两个人因矛盾关系无法解决,所以有意无意间拉入第三方形成三角状的关系结构,借以维系家庭结构的稳固。通常充当第三方的就是情绪较易被感染、代际忠诚度又较高的孩子,如果长期陷入三角化的纷争当中会失去自我分化的能力和机会。
3
家庭功能结构化,平衡“信任”和“管理”
疫情下的宅家网课是个全新事务,家庭功能要有所调整。家庭功能如果能用结构化的安排保住底线,就可以建立外在社会要求和内部家庭情感间的平衡。鼓励孩子去尝试信任家长,他们可能有时还是避免不了争吵,但这是他们自己的事情,他们也是在学习处理生活问题,不用孩子们入戏太深,家庭不会立即解体。在信任的前提下设置大家共认的管理底线,比如杜绝暴力。同样的“信任和管理”平衡也可以用在家长对孩子的学业管理上:既不是靠完全放任不管来逃离身为家长的焦虑,毕竟很多高中生仍然学业家长提醒或帮忙来培养自律性,也不是靠严格管控来自我安抚身为家长的焦虑,毕竟高中生的阶段需要探索发展自我的能力和边界。
姚玉红
注册心理师(X-19-304)
同济大学
来源:zgxlxh 中国心理学会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5NDU1ODE2NA==&mid=2649247518&idx=2&sn=e37a55f65ace674787502850ac7e3999&chksm=88502da5bf27a4b370e19c4727a318c9bb3a6643139ae69a708cd332285e0d0d11396b70bb7f#rd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