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届《遗传》编委会第一次会议”成功召开

中国遗传学会  |   2017-07-22 14:56

   

   第九届《遗传》编委会第一次会议201479-11日在北京密云召开。本届《遗传》编委会主编张永清研究员主持会议。中国遗传学会副理事长杨焕明院士宣读了张亚平理事长的贺信,热烈祝贺新一届《遗传》编委会成立和第一次编委会议顺利召开。中国遗传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遗传》前任主编薛勇彪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遗传发育所党委书记兼副所长胥伟华,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局科普与出版处陈红娟副处长等领导先后讲话,对《遗传》寄予厚望,希望新一届编委会把《遗传》越办越好。来自全国各地的编委40人多人参加会议。《遗传学报》和《遗传》编辑部主任张颖编审汇报了《遗传》近两年来的工作。第九届《遗传》编委会于201411日组建完成。编委会共75人,其中主编1人,顾问11人,副主编13人,编委50人。新一届编委会实行编委审稿负责制,责任编委的名字将标注在发表文章的文后为提升《遗传》的学术质量,稿件初审实行编辑部讨论制,并按照责任编辑的专业分工负责稿件运转,进一步提高初审和录用标准(近两年总退稿率70%左右),稿件录用后2天内上网发布,2013网络出版周期缩短到116天。两年来,围绕遗传多样性、斑马鱼遗传发育及表观遗传学等选题共出版专刊4期。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013发布的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表明,2012年度《遗传》的核心总被引频次1825次,在“生物学基础学科”中排名第1;核心影响因子0.847,学科排名第3,综合评价总分78.7,学科排名第2。《遗传》发表的1篇文章获得“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力国内学术论文”证书;4篇文章获得“领跑者5000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顶尖学术论文”证书;《遗传》还获得“2013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证书。 2014年下半年《遗传》的工作重点有:优化审稿流程,提高送审和录用标准;充实编辑力量,公开招聘1名编辑;编辑出版医学遗传学新技术与应用专刊;升级稿件采编系统,整合“中国遗传网”与《遗传》期刊网站;完成编委主页的链接等。

  参会编委就《遗传》的定位与发展战略、审稿标准、专刊选题及编委的权利与义务等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会议认为,《遗传》的定位是中国遗传学会的学报级中文学术期刊。要加强编委会建设、审稿专家队伍建设和编辑部建设,服务社会、服务科学家。要依靠编委会和专家办刊,编委在送审稿件的过程中要不断推荐、添加和充实审稿专家队伍。严把审稿标准,重复性工作的研究论文及重复性选题的综述文章一般不予录用。编委要积极推荐“科学新闻”稿件,将“科学新闻”栏目放在显著位置,扩展“科学新闻”稿件的篇幅与内容,使之成为中-英文期刊之间的桥梁。简化参考文献中的作者姓名,以节省篇幅。要拓宽宣传渠道,面向研究生、本科生、高中生及中学教师宣传期刊,扩大影响。增设“专家论坛”等栏目。要关注学科热点问题以及与国计民生相关的遗传学重大问题会议落实了2015专刊组稿计划:赖锦盛、邢永忠、李付广、高彩霞编委负责组织“作物转基因研究进展专刊”;谢建平、岑山、包其郁、刘钢编委负责组织“病原微生物与人口健康专刊”;李亦学、胡松年、方向东、赵方庆编委负责组织“转化生物信息学专刊 ”。在编委分组学术报告交流活动中,与会编委基于各自实验室的研究方向、研究课题和主要学术成就等进行了交流和切磋,加深了互相了解。会议取得了预期的效果,编辑部将认真落实编委和专家的意见,推动《遗传》期刊更好更快地发展,为中国的遗传学事业贡献力量。

  

             

  

  

来源:中国遗传学会

原文链接:http://www.gsc.ac.cn/zhxw/201408/t20140801_249455.html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

相关推荐 换一换

  • 谢明华
    0
    电炉炼钢技术的碳强度远低于高炉生产技术,长流程进步到短流程可大大降低碳排放,以绿氢直接还原铁可实现钢铁生产零碳化。
没有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