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心理社会行为的文化根源征文通知

中国心理学会  |   2017-07-22 14:55

    西方的心理学理论在西方文化土壤中产生,用以解决西方人的心理问题,也像生于淮南的橘,其结果该是“又大又甜”的;但用来解决中国人的心理问题时,就像把淮南的橘移植到淮北一样,其结果也该是“又小又酸”的。原因何在?人文异也!
    中国的心理学有着悠久辉煌的历史和思想,却只有短暂的科学心理学经历,再加上强大的社会需求压力,因此注定了中国心理学的发展必然带有明显的历史思想与实际应用脱节的问题。实际上,无论是最初对西方心理学的译介,还是先后两次分别向前苏联和西方的系统引进和学习,似乎只把注意力放在了“系统学习和引进”上了,并没有意识到,无论是前苏联的心理学,还是西方的心理学,它们其实是植根于它们自己文化的基础之上的,而且它们的文化土壤与中国的人文社会环境是有着巨大的差别的。直到今天,中国心理学的发展仍存在两个值得关注的问题,一是对中国心理学思想的系统整理很不完善,而且中国心理学家主动从中国文化角度审视心理学问题的主动性和紧迫性还很欠缺;二是在心理学的研究和应用中,对西方的理论和概念不加任何修正的应用仍很普遍。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党的领导下,不仅取得了经济方面的巨大成就,而且文化事业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在心理学领域,文化影响的问题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为了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化的内涵,进一步促进中国文化的发展,中国心理学学会人格分会与教学工作委员会联合举办此次征文活动。此次征文的目的在于展示近年来我国心理学工作者对文化问题的研究成果,以促进文化心理学在我国的进一步发展,并发挥文化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引导作用。
    征文主题:中国人心理社会行为的文化根源
    征文要求:要求为新的原创性的学术论文,可以是最新的研究报告,也可以是理论分析文章。具体要求针对实证研究中发现的具体结果,在解释上难以仅仅依据西方的理论,必须参照中国文化的特点才能解释通,并力图提出自己的观点。
    文章格式采用APA格式,字数在8000-15000字之间。其中优秀的论文将结集出版。
    征文步骤:请在9月30号之前把论文的题目和摘要发给人格分会的秘书处,邮箱为gpspc@pku.edu.cn 分会秘书处会组织专家进行评审,在10月8日以后给入选题目的作者发通知,并力争在10月底能召开一次研讨会。入选论文的作者需要在2011年11月30日提交论文全文。如果对征文活动想进一步了解,请致电010-62753348 咨询。

中国心理学会人格心理学分会 
中国心理学会教学工作委员会
2011年8月28日

 

来源:中国心理学会

原文链接:http://www.cpsbeijing.org/cn/news01.php?type=9&sortid2=152&id=271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

相关推荐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