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
本会发起“关于加强‘抗击疫情’针对性和前瞻性对策研究的倡议”后,广大理事及会员积极响应号召,开展有关“疫情防控”的应急管理决策咨询研究。现通过微信公众号陆续推出优秀成果,供政府和公众了解。内容简介: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过程中,网络舆情的政府治理水平和效果事关社会安全稳定大局。本文在梳理近年来中国政府网络舆情治理的行为模式和此次疫情的政府网络舆情治理的阶段特征与现实困境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逻辑与特殊国情,从官僚体制缺陷、协同机制缺乏与先进技术缺位三个方面解析了政府网络舆情治理困境的原因,并提炼出深化体制改革、构建协同机制与普及先进技术的政策建议。本文的研究不仅对当前疫情的网络舆情治理具有时效性和必要性,而且对助推网络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战略意义。
关键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网络舆情;政府治理
2020年伊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展形势日趋严峻,已经成为国际关注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此次事件的网络舆情呈现出蔓延速度快、控制难度大、关注程度高等特征,而有些政府部门在网络舆情治理过程中却表现出主体职责 不清、信息监管缺位、回应方式被动等问题。本文拟从三级政府(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基层政府)与过程控制(网络舆情发生前、网络舆情发生中、网络舆情发生后)的视角出发,分别探讨近年来政府网络舆情治理的行为模式和此次疫情的政府网络舆情治理的阶段特征与现实困境,在解析造成政府网络舆情治理困境的原因的基础上,提出针对性的提升路径,这不仅有助于拓展网络舆情研究的场域,而且有利于提高政府治理网络舆情的能力和效率,进而助推网络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进程。
一、近年来中国政府网络舆情治理的行为模式
(1)中央政府的行为模式:前瞻性布局
面对信息时代网络舆情治理的新特点、新环境、新挑战, 中央政府结合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特殊国情和实践经验,已经在完善网络舆情立法、构建统一领导机制、制定网络舆情监管标准等方面做出了前瞻性布局,这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此次疫情的网络舆情发生后能得到有效控制和妥善处理。
(2)地方政府的行为模式:主动型作为
在中央集权的统一领导下,地方政府介于中央政府与基层政府之间,作为中间层级起着上传下达的关键性作用。近年来,地方政府在强化资金支持、加大人才储备、构建预警 机制、优化应急机制和完善反馈机制等方面主动作为,这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社会安全稳定大局。
(3)基层政府的行为模式:被动式回应
县乡级政府作为中国的基层政府,位于科层官僚体制的末端,要承受和完成来自中央和省市层层压力和任务,但对群众的主体地位缺乏正确的认识,忽视民众的利益诉求和阶层情绪,在网络舆情发酵后才做出被动式回应,结果导致网络舆情进一步恶化,错失化解社会矛盾的最佳时机。
二、此次疫情的政府网络舆情治理的阶段特征与现实困境
(1)疫情发生后:维稳为主,事与愿违
此次疫情发生之初,武汉市部分相关部门出于“维稳”的目的,不惜以掩盖事实真相为代价,对“吹哨人”的预警消息进行封锁打压,导致错失疫情防控的最佳时机,并直接诱发了网络舆情发酵,致使民众产生负面社会心态,“封、堵、防”的旧有治理理念和工作方式不仅给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带来了极大危害,也损害了政府形象。
(2)疫情扩散后:亡羊补牢,捉襟见肘
此次疫情扩散后,在中央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各级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采取果断措施,试图亡羊补牢;然而,个别地方政府与相关部门在统筹疫情防控、落实主体责任、实施应急措施等方面组织混乱的弊端也被多种自媒体曝光在大众面前,“涟漪效应”导致恐慌情绪一度蔓延,这不仅增加了疫情防控的难度,也给党和人民的事业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
(3)舆情爆发后:从善如流,任重道远
针对网络舆情反映的现实问题,中央政府高度重视并做出积极应对,相关部门和媒体也通过深入宣传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多层次、高密度地报道各地区各部门联防联控的措施成效,生动讲述一线防疫抗疫医护人员的感人事迹,广泛普及科学防护知识,坚定了战胜疫情的信心;然而,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的完善不可能一蹴而就,健全国家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管理体系依然任重而道远。
三、政府网络舆情治理困境的原因解析
(1)传统官僚体制的缺陷
从官僚体制的属性来看,我国科层制的条块官僚机构设置造成了地方政府(和基层政府)纵向被领导和部门之间横向被掣肘的双重困境,欺上瞒下和推诿扯皮的不正之风是导致信息失真和政策失效的重要原因。
(2)协同治理机制的缺乏
从治理机制来看,政府对网络舆情的认识多停留在“监 管”层面,在治理过程中忽视了与新闻媒体、社会组织和人民群众的互动,由于公共权力缺乏相应的制衡机制,人民的权利与需求被漠视,而不满情绪的积累最终诱发了网络舆情。
(3)先进技术手段的缺位
从技术手段来看,虽然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先进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但在此次疫情防控过程中的应用却差强人意,人工作业的弊端也一览无余,推动先进技术手段的普及对提升政府网络舆情治理效果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四、政府网络舆情治理的提升路径
(1)深化体制改革,更新政府治理理念
深化体制改革,就要破除“官本位”的思想顽疾,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倡导科学行政、民主行政,兼顾各领域、各阶层、各组织的利益需求,通过缩短行政链条和加强部门合作破除体制缺陷,从而切实提升政府的网络舆情治理能力和效率,从而提升国家需要的公民向心力和社会凝聚力。
(2)创新协同机制,凸显人民主体地位
新闻媒体、社会组织与人民群众是网络舆情的主要关联者,但其能量在政府网络舆情“监管”的传统治理模式下被刻意压制,结果导致政府“刚性”治理的失灵,通过创新网络舆情治理的多元主体协同机制,不仅可以净化网络舆情的政治生态,而且可以凸显人民的主体地位。
(3)普及先进技术,提高政府治理水平
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先进技术的普及能有效提高疫情防控的效果,具体来说,大数据技术能提升政府网络舆情研判能力,人工智能技术能降低医护人员感染风险,区块链技术能提高应急物资的配置效率,而疫情防控的妥善到位又能引导网络舆情的正能量并提升政府形象和公信力。
作者简介:
王晓红 哈尔滨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机构无关。本机构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来源:casssp 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
原文链接: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3NzAxNTI1Ng==&mid=2458189464&idx=1&sn=e4b30536aa157abb328e7761bd6ea1c6&chksm=fc1ce12fcb6b68397e34fc9130f18823524195cf83a336e83c28d71007a165b6e6b02ec5fa66&scene=27#wechat_redirect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