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科学通报
向液体基质中添加纳米颗粒,可以得到传热性能优异的“纳米流体”。过去20多年中,纳米流体在换热系统中多有应用,相关研究也备受关注。
传统的纳米流体基液主要是水。然而水的沸点很低,不能应用于较高的温度,且容易引起器件的磨损和腐蚀。于是,热稳定性好、无毒、可循环利用的二甲基硅油成为了另一个选择。但是,相比于水,二甲基硅油的导热系数太低,必须通过添加高导热系数的金属氧化物纳米颗粒,来提升其强化传热效率。
在各种金属氧化物纳米颗粒中,具有良好热物理性能的CuO颗粒是较为常用的一种。以不同工艺制备的各种形貌和结构的CuO纳米粒子和CuO复合材料,如纳米线、纳米块、纳米球等都有应用。然而,尚没有系统性的理论和实验研究,来说明纳米颗粒形貌是如何影响纳米流体的强化传热性能的。
CuO纳米球(a、b)、纳米花(c、d)、纳米棒(e、f)、纳米线(g、h)的SEM图(图源论文,下同)
为此,我们制备了添加CuO纳米球、CuO纳米花、CuO纳米棒、CuO纳米线的二甲基硅油纳米流体,研究颗粒体积分数、形状等对热导率的影响,并对其强化传热机理和理论预测模型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
不同CuO形貌纳米流体热导率(a)和热导率提升率(b)与氧化铜体积分数的关系
结果表明,随着体积分数的增加,CuO纳米流体的热导率呈近似线性增加。
在0.75%体积分数下,CuO纳米球、纳米花、纳米棒、纳米线纳米流体的热导率分别为0.155、0.168、0.189和0.233 W/(m K),对应的热导率分别提高了7.00%、16.11%、51.62%和60.78%。
可以看出,在相同体积分数下,热导率呈现出CuO纳米球<CuO纳米花<CuO纳米棒<CuO纳米线的规律,即CuO纳米流体的热导率和CuO的长径比正相关。与零维的纳米球和准零维的纳米花相比,一维的纳米棒和纳米线具有较高的长径比和较长的声子平均自由程。在纳米流体中,较高的长径比可以增加彼此接触的概率,为热载流子传输找到能量损耗最小的路径,从而构建出更快速的导热传输网络。
我们还将实验结果与几个经典的理论预测模型进行了比较,发现:
Maxwell、Jeffrey、Bruggeman和Looyenga模型可以对规则的零维纳米球进行较好的模拟,但对CuO纳米花的预测值偏小;
Murshed模型与实验数值偏差较大,不适合预测CuO纳米流体的热导率;
Hamilton-Crosser模型能较好地预测各种CuO纳米流体的热导率,但对纳米线、纳米棒的预测值偏小,这是由于该模型虽然考虑了形状因子的存在,但忽略了温度、团聚等其他因素的影响。
理论模型和实验数据的分析
来源:kexuetongbao 科学通报
原文链接: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3ODgxMzc1Ng==&mid=2650447635&idx=1&sn=96ceb5b216478323c208b8fa1fc6456a&chksm=87b33040b0c4b956df0a1b2e69fc730cbcc597da7e88198fc65a28d283100210953ee38fdeda&scene=27#wechat_redirect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