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吉林市科技工作者

最近,你是不是也觉得身边人的火药味变得很重。劝父母少出门、戴口罩,但父母仍坚持每天要出去散步锻炼。劝爱人囤货要保持理性,但爱人埋怨你不知照顾家人的辛苦。劝孩子要早睡早起,少玩手机,但没说两句就不欢而散。
相信很多人也都是“宅”在家里十多天了,一天24小时只能跟家人接触,每天说的话也只是:起床了,吃饭了,别玩手机了,该睡觉了……我们待在家里的时间越长,与家人的各种矛盾就会逐渐暴露出来。尤其是在当下疫情防控期间,由于每个人与家人长期的近距离接触,以及自身焦虑情绪的增长,便会使一些平时常见的小矛盾、小摩擦,一步步升级为一场家庭战争。
那么在疫情防控期间,除了我们自身存在的焦虑情绪和与家人长时间的相处,还有哪些原因会造成我们与家人之间人际关系变得紧张呢?

首先,可能是我们与家人沟通的方式不正确。
有一些家庭因为老人想要出门锻炼,或是不愿意戴口罩而发生争吵。父母一辈人认为:“我是长辈,你凭什么责怪我、凭什么命令我?”而年轻一辈则认为:“我是对的;你要听我的,戴口罩是为你好。”这种“上下级型”的沟通模式,很容易使得我们与父母之间关系紧张。
事实上,很多时候我们责怪对方,是因为我们对对方有期待,或是想要关心和保护对方,而恰好对方又无法满足我们的要求。这时候,有效的沟通方式就显得尤为重要。作为儿女不要因为自己事是正确的,便去要求父母该怎样做。而是应该向老一辈科普更多的疫情信息,耐心的解释这样做的原因,不是一开始就要求他们去做某件事。当他们清楚了疫情的影响,以及其带来的后果,他们就会主动接受了。
其次,可能是我们与家人考虑问题的角度不一样。
待在一起时间长了,再亲密的关系也会产生矛盾。“你就不能帮我带带孩子吗?”“一天到晚你就知道玩手机、打游戏。”“我是你们家的保姆吗?”平时上班伴侣们之间倒也不觉得什么,但是长期在家自己还是“丧偶式带娃”,矛盾就一下子激发出来了,你可能也开始质疑“他(她)到底为这个家庭付出过什么?”其实,我们都不该否认对方在我们生命中所做出的贡献。他可能不会带孩子,但不妨碍他是个负责任的好爸爸;她可能不会烧菜做饭,但不妨碍她是个会持家的好妈妈。夫妻双方尽量多一些互相理解与体谅,在自己能力范围可以给予对方一定帮助和支持,就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矛盾冲突。
还有些家庭会因为买多少菜而发生争吵,妻子认为:“要减少外出,因此应该囤大量的菜,以备不时之需。”丈夫认为:“买那么多菜容易烂,而且超市还在正常营业。”这也是因为夫妻双方都是从自己理解的角度出发来看问题,从而忽视了对方理解问题的角度与自己是不一致的。为了消除这种分歧,双方也可以心平气和的来进行沟通,把自己的考虑说清楚,找到能够平衡的方法。比如大家可以认可囤菜是有一定的必要性的,那么在囤菜的时候可以优先选择那些好贮存的菜,同时可以规划好采购的周期,尽可能进行理性的购买。
最后,还有可能是我们每个人诉求的不一样。
之前可能在放寒假的时候,家里边的父母对孩子的学业都有一个很好的规划。但是孩子忽然之间多出了那么长的时间,而且一直呆在家里边无所事事,又不能参加一些室外的活动的时候,这时亲子关系也会发生一些改变。有一些父母特别焦虑,希望孩子多看看书,别玩手机和电脑。但是孩子觉得很难接受,天天学习做作业,我也想休息,也想在网上和朋友聊聊天。于是,两者的诉求的内容不一样,就会导致沟通很不愉快,双方不欢而散了。
还有一些上了大学的孩子会经常抱怨说“放假第一天会看到热情的爸妈,而到了放假第五天会看见暴躁的爸妈。”还有就是“怎么还不起床?怎么还不吃饭?怎么还玩手机?怎么还不睡觉?”的唠叨。这是因为长期的相处会改变我们原有的生活空间,这种生活空间的距离感被不断压缩,也会使我们感觉不舒服。平时我们都习惯了自己有自己相对独立的空间,而现在因为疫情原因,我们不得不改变我们已经形成的一些习惯,就容易与周围人产生矛盾或摩擦。
在当前疫情防控的严峻时期,我们与家人之间的相处要讲究技巧。同时,我们获得了长时间陪伴自己家人的机会,也可以用一些方法来改善我们与家人之间的关系。
第一,与父母相处多一点耐心。
可能很多人会觉得自己的父母有一点唠叨、还有一点固执。因此,在与父母进行沟通的时候总是缺少耐心,解决问题的方式也经常是简单粗暴的。其实父母之所以会唠叨,可能是他们真的老了,变得健忘了,也可能是他们真的关心你,太过牵挂你了。他们之所以固执,只是因为他们的思维方式跟你不够同步,他们不愿意轻易的改变自己的生活习惯而已。
第二,与爱人相处多一点理解。
夫妻之间要相互理解,最重要的就是换位思考。能够做到换位思考才能做到想人之所想,设身处地的理解对方。夫妻双方就能够体会到对方的付出和为家庭所做的贡献,心中的不满、委屈、抱怨就能减少。此外,疫情期间也给很多以前只负责“赚钱养家”的丈夫们一次很好的换位思考的机会,能真正体验一回妻子们平日在家“买菜做饭”的难处。这种角色的改变所带来的相互体谅,也是夫妻之间一种新的收获。
第三,与子女相处多一点倾听。
作为父母应该明确子女们也是有自己的想法的,他们有自己的生活习惯,做事风格,有自己的朋友圈。尤其是大一点的孩子,他们在考虑问题的时候已经很成人化。在跟子女相处的过程中,应该把他们当做是独立的个体来对待,而不是简单的要求他们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给孩子们发言的权利,耐心的倾听他们的诉求。同时,与孩子一起参与到家庭生活中来,为子女做好表率和榜样。
第四,与家人相处多一点空间。
不光是孩子,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我们彼此独立,又在家庭关系中相互联系。我们每个人都需要自己相对独立的空间,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保持自己独立的空间,也应该为他人创造独立的空间。对父母如此,对伴侣如此,对子女也当如此。我们不能强求每个人都一样,做什么都是必须是同一步调。少干涉他人的生活,专注自己的生活,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不愿被人打扰的角落,尊重他也就是尊重你们的亲情。
家庭是构成社会的最基本单元,在社会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它不仅关系到个人命运,也影响着国家的命运。众多的家庭撑起一个国家,现在疫情尚未过去,每一个家庭都是这场战斗的组成。愿各位家人健康,家庭和睦,家和万事兴。
加油,武汉!加油,中国!
供稿:吉林市心理卫生协会 王钰淇
审稿:王岩
图片来源于网络

来源:jlskjgzz 吉林市科技工作者
原文链接: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U5NzgzMTAzNg==&mid=2247487208&idx=1&sn=d2ca2bcc414a50e2b1e26ff9da6b3f97&chksm=fe4c32fbc93bbbed249345735fbb25a5b675c000b2fba759918faa47587603d45763d58a10bc&scene=27#wechat_redirect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