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来源:中国科学院
我国西部山区岩崩灾害具有发生频率高、前兆特征不明显、危害大等特点。灾害发生后对灾害机理以及二次危害区域进行快速评估、确定合理救援措施和划分危险缓冲区,具有重要意义。2019年8月14日,成昆铁路甘洛段突发山体滑坡,阻断成昆线并造成17人伤亡。事故发生后,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科研团队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开展灾害研究并取得了进展。
成都山地所何思明团队朱雷等通过对成昆线“8.14”山体崩滑灾害野外调查、成因机制分析和潜在风险预测研究发现,这是一起突发型岩质崩滑事件。由于该区域在7至8月份受持续强降雨影响,崩滑区域右侧冲沟形成泥石流,在泥石流侧向侵蚀作用下,造成崩滑源区临空,并最终导致坡体失稳。基于SPH方法,对“8.14”山体崩滑进行了动力过程反演,计算结果认为,碎屑流最大运动速度达25m/s,此外对崩滑区域潜在不稳定块体的运动速度和堆积范围也进行了计算分析,认为不稳定块体垮塌后,最大速度达20m/s,成昆线也在其堆积范围内,将会继续对成昆线造成威胁。
该研究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7YFC1501003,2018YFC150500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790433,41772312)等支持。该研究发表于国际灾害领域期刊 Landslides。
文章链接
“8.14”山体崩滑全貌及地形差值
“8.14”崩滑动力过程反演和不稳定块体动力过程预测
来源:中国科学院
原文链接:http://www.cas.cn/syky/202002/t20200221_4735383.shtml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