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高分子科学前沿
流感病毒每年可造成300-500万人重症感染,25-69万人死亡,对人们的生命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威胁。而由于流感病毒的血凝素(HA)和神经氨酸酶(NA)基因经常发生突变,每年预测更新的病毒株与流行株之间不匹配,大大限制了疫苗的功效与应用。相比病毒的自然感染以及减毒活疫苗等复制性疫苗,非复制型疫苗引起的粘膜T细胞免疫反应较差,无法诱导较强的保护性免疫反应。因此迫切需要安全、高效的粘膜佐剂来促进机体产生保护性免疫,以应对不同的流感病毒感染带来的威胁。
近日,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陆路、姜世勃团队联合哈佛医学院麻省总医院Mei X Wu副教授合作研究成果以Research Article的形式登上《科学》(Science)杂志主刊。论文题为《肺泡活性物质仿生纳米颗粒(PS-GAMP)增强抵御异型流感病毒感染》(“Pulmonary surfactant–biomimetic nanoparticles potentiate heterosubtypic influenza immunity”),揭示了仿生纳米颗粒作为通用流感疫苗粘膜佐剂的作用和机制。
研究团队基于cGAMP设计制备了一种肺部仿生纳米颗粒(PS-GAMP)来模拟流感病毒肺部感染,发现其能够在不破坏肺部表面活性剂(PS)和肺泡上皮屏障(AEC)的情况下,激活AMs和AECs,促进疫苗产生高效的体液和CD8+ T细胞保护性免疫反应,以抵抗多种异型流感病毒的攻击。研究结果提示AECs在产生广泛的交叉保护以抵御各种流感病毒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表明PS-GAMP可能是一种“通用”流感疫苗的潜在粘膜佐剂。

论文链接https://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367/6480/eaau0810
来源:Polymer-science 高分子科学前沿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5NjM5NzA5OA==&mid=2651726685&idx=7&sn=833ff7ecd5425a92a318d16fbde44fa4&chksm=8b4a3118bc3db80e4953702f67931191b7429d4ac024f5a446b2bdf56fa545f614fdd0db80ca#rd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