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哈拉沙漠中惊现罗非鱼?对,不过是1万多年前

科技工作者之家  |   2020-02-21 15:34

1.png

2月19日,来自比利时自然历史博物馆的Wim Van Neer和意大利罗马大学的Savino di Lernia及其同事在开放获取杂志《公共科学图书馆•综合》上发表研究称,他们在利比亚西南部塔卡科里(Takarkori)岩窟的撒哈拉环境中发现的多种动物遗骸中包含着鲇鱼和罗非鱼。

如今,撒哈拉沙漠的阿卡库斯山多风、炎热且干旱,然而考古学家们在这里发现的化石记录显示,在早全新世和中全新世(10200 - 4650 BP)的大部分时间里,该地区富含水和生命。有证据表明,这里存在过许多人类聚居点和丰富的动物区系。

阿卡库斯山内的岩窟不仅保存了重要的植物和动物群遗迹,还有一些重要的文物和岩石艺术品。在这项研究中,作者与利比亚文物部合作挖掘了塔卡科里岩窟的部分区域,以鉴定动物化石并确定其年代,进而研究这些动物遗骸的数量和类型随时间的变化。

在出土的17551件化石中(哺乳动物占19%,鸟类、爬行动物、软体动物和两栖动物仅占到了1.3%),鱼类几乎占了80%。根据遗骸上保留下来的切割和焚烧痕迹,研究者认为所有的鱼类和大多数其它动物的均为人类的食物垃圾,其中有两种鱼类是鲇鱼和罗非鱼。

这些遗骸的相对年代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鱼类的数量在减少(从史前10200-8000年占据所有遗骸的90%,降为史前5900-4650年的40%),而哺乳动物的比例在增加。这表明生活在塔卡科里的人类慢慢将重点放到了打猎和畜牧上。作者还发现,罗非鱼的数量下降得尤为明显,可能是因为鲇鱼具有辅助呼吸器官,可以在温度更高的浅水中存活下来。这进一步证明,随着干旱的加剧,沙漠化的环境不利于鱼类生存。

作者补充道:“这项研究揭示了撒哈拉沙漠古老的水系及其与尼罗河的联系,提供了关于导致世界上最大的热沙漠形成的剧烈气候变化的重要信息。我们的研究再次证明,塔卡科里岩窟是非洲考古学的真正宝藏:一个重建古人类和环境之间随气候变化出现复杂动态变化的基本场所。”

科界原创  

编译:Sky 

审稿:alone 

责编: 邓可

期刊来源: 《公共科学图书馆•综合》

期刊编号: 1932-6203

原文链接:

https://phys.org/news/2020-02-fish-sahara-early-holocene.html

版权声明:本文由科界平台原创编译,中文内容仅供参考,一切内容以英文原版为准。转载请注明来源科技工作者之家—科界App。


相关推荐 换一换

  • 许礼华
    0
    岩窟的撒哈拉环境中发现的多种动物遗骸中包含着鲇鱼和罗非鱼。
  • 李冲
    0
    这里存在过许多人类聚居点和丰富的动物区系。
  • 王正亭
    0
    研究再次证明,塔卡科里岩窟是非洲考古学的真正宝藏:一个重建古人类和环境之间随气候变化出现复杂动态变化的基本场所。
  • 霍岩
    0
    保护生态环境,保护濒危物种,保护野生动物
  • 刘素林
    0
    沙哈拉沙漠之中竟然有罗非鱼?不过还是一万多年前的
  • 王增年
    0
    阿卡库斯山内的岩窟不仅保存了重要的植物和动物群遗迹,还有一些重要的文物和岩石艺术品。
  • 王增年
    0
    保护生态环境,保护濒危物种,保护野生动物
  • 刘浩
    0
    科界是个很好的APP,使我学习,使我进步,感谢
  • 张存岭
    0
    保护生态环境,保护濒危物种,保护野生动物
  • 王宏
    0
    发表研究称,他们在利比亚西南部塔卡科里(Takarkori)岩窟的撒哈拉环境中发现的多种动物遗骸中包含着鲇鱼和罗非鱼。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