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气溶胶致病几率极低——新冠病毒通过“气溶胶传播”的几点释疑和建议

科技导报  |   2020-02-11 12:55

来源:科技导报

近日来,有媒体报道新冠病毒有可能通过"气溶胶传播",成为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之外的另一种传播形式。鉴于民众对此了解不深,存在一些疑义,参考清华大学、香港大学、同济大学等团队的一些成果,中国制冷学会“抗击新冠肺炎空调(供热)系统专家小组”成员讨论形成如下阐释和建议:

一、病毒进入空气是一种气溶胶,但大气气溶胶致病几率极低

气溶胶是指长时间悬浮在空气中能被观察或测量的液体或固体粒子,符合上述条件的即可叫做气溶胶。因此,当作为宿主的带有病毒的微粒以含有杂质的小液滴方式通过病人呼吸进入空气后,成为带有病毒的气溶胶。但进入大气环境或者建筑室外环境的含有病毒的气溶胶,很快会被其它不携带具有病毒气溶胶的空气所稀释。按照SARS期间对一批出现感染场合的案例的研究,只要掺混的空气量大于病人呼出空气量的10000倍,空气即为安全的(Jiang et al. 2009)。人呼出的气体主要为二氧化碳,因此可以通过测量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初步估计这些空气中含有人类呼出气体的比例,无人条件下远离汽车等排放源时,大气的二氧化碳浓度为(400~450)×10-6,因此,只要室外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不高于(500~550)×10-6 (注:这即等价于把人呼出的病毒气溶胶稀释10000倍,包括正常人和感染者),则这一空气是安全的。当测出的室外空气二氧化碳浓度低于550×10-6,开窗通风直接向室内引入室外空气是安全的。

二、面对可能的气溶胶传播,怎么应对?

(一)室外开阔区域

对于公园,广场等室外开阔区域,或者没有发现疫情的社区,只要这里的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低于500×10-6以下,就是安全的,不应担心"气溶胶传播",但仍应注意戴口罩、个人卫生以及回家后及时洗手等,预防近距离飞沫和接触传播。需要注意的是,除了病源集中的特殊区域,一般环境空气中携带病毒的气溶胶含量很低,室外空气的二氧化碳浓度一般都满足低于500×10-6的条件,说明就病毒含量而言,室外空气是安全的。

(二)普通室内环境

开窗通风仍然是防止交叉感染的最有效措施之一,开窗通风能轻易实现大风量通风(远大于市面上的新风机产品),因此,即使在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还很低甚至可能有雾霾的情况下,我们建议选择时机(大气空气质量相对较好时)、间歇开窗通风,或者开小缝隙通风。只要开窗通风,室内污染会迅速下降(因为开窗通风量足够大),因此开窗一定时间(比如20~30min)再关闭,也能达到通风效果。

二氧化碳浓度可以作为判断室内通风量是否足够的标志。如果认为室内存在已被病毒感染者的人数不超过总人数的50%,则只要保持室内二氧化碳浓度不超过600×10-6,非感染者就不会被已感染者通过气溶胶通道感染(不包括飞沫和直接接触这两类传播通道)。

(三)收治新冠肺炎病人的特殊室内环境

对于收治有新冠肺炎病人的室内环境,保证足够的新风量以稀释室内病毒气溶胶更加关键。

(四)自然新风不宜消毒

如前所述,开窗获得的"自然新风"是安全的,不需要对其消毒(相反,滥用消毒剂可能带来其它负面问题),也无必要采用高效过滤器等过滤手段。而消毒对象应是人经常接触的表面(电梯按钮、门把手、人自己的手等)。

来源:STReview 科技导报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3MDM4MDkyMA==&mid=2650924881&idx=1&sn=9e6c5d8fdf6b6f18d6a0b3cd976e5cd0&chksm=84c8fb46b3bf7250aa45379aa2aa3925275735c2c298625b936c714eaf137d41e1880733ac97#rd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

相关推荐 换一换

  • 张艳荣
    0
    学习科普知识,增强自我见识,提高科技学素养
没有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