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大学:试水“没有正确答案”的探索式自主学习

科技工作者之家  |   2024-08-25 15:48

“8年前,当我在电视上看到高高蹿起的火箭把神舟十一号飞船送入太空时,感到非常神奇。从那时起,我就希望长大后能有机会参与航空航天方面的工作。”24日,刚刚踏入东南大学校园的大一新生洪邦尧,向科技日报记者袒露他的大学心愿。

洪邦尧就读于东大吴健雄学院,大一期间,他将和东南大学所有新生进入“1+N+M”的通识教育体系进行学习。

关于“1+N+M”,东南大学教务处处长殷国栋介绍道,“这里的‘1’是院士领衔的1门通识先导大课,‘N’是思辨与逻辑能力、数智素养、计算思维、设计思维和领导力素养等N个维度培养的通识教育核心课程,‘M’是指凸显学科优势特色的高起点、高品质、高标准的M门精品通识选修课程。”他继续道,东南大学希望通过“厚基础、宽口径、重交叉、强创新”的培养路径,为新生构建起思辨力、学习力、创造力和领导力的知识体系。

在即将到来的新学期,东南大学在全国首创的“未来机器人”专业也备受关注。殷国栋表示,“未来机器人”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引领机器人技术发展、解决未来机器人领域技术性问题的顶尖人才,该专业将以机械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等学科为支撑,融合信息、电子、计算机、材料、生医、医学影像等学科,集结多学科的一流师资,培养多学科的交叉人才。

面向未来的机器人,是未知、不确定、充满挑战的。那么,如何培养人才,如何培养能面对这些未知的挑战、研发出高精尖机器人的人才,也备受关注。

“未来机器人专业设在未来技术学院,新学期,我们将在未来技术学院推行一种新的人才培养方式,就是鼓励学生开展‘没有正确答案’的探索式自主学习,让学生不再为刷学分绩点而学习。”殷国栋以未来机器人专业为例解释,“未来的机器人究竟可以做什么,大家都在探索,所以我们要让学生在最有创造力的年纪,去大胆设想。例如,我们将出一个题目,对学生进行过程性考核,每个月组织学生答辩一次。即使学生没有做出机器人,但只要敢于提出新想法,也可以得高分。”

同时,东南大学还将以未来技术学院、吴健雄学院为引领,创新“三制五化”育人新模式。殷国栋介绍,东南大学将重构课程体系,打破按照知识逻辑组织课程的方式,设置大学分跨学期课程,实施贯穿本科阶段的课题制培养,校企专家共同命题,组建多个聚焦专业建设、课程群建设、教育教学改革的交叉教学组织与虚拟教研室,采取鼓励探索、宽容失败、允许试错的多元评价机制,营造创新无边界、思维无界限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生态。


  • 季丽芬
    0
    面向未来的机器人,是未知、不确定、充满挑战的。
  • 蔡海峰
    0
    《关于促进旅游演艺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要推进业态模式创新。鼓励发展中小型、主题性、特色类、定制类旅游演艺项目,形成多层次、多元化供给体系。
  • 贾献梅
    0
    面向未来的机器人,是未知、不确定、充满挑战的。
  • 肖建海
    0
    科界是一个很好的学习平台,学习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
  • 王标
    0
    科界是一个很好的学习平台,学习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
  • 高杨
    0
    科界是很好的APP,使我学习,使我进步,感谢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聚科技力量
  • 丁锐
    0
    《关于促进旅游演艺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要推进业态模式创新。鼓励发展中小型、主题性、特色类、定制类旅游演艺项目,形成多层次、多元化供给体系。
  • 贾献梅
    0
    在即将到来的新学期,东南大学在全国首创的“未来机器人”专业备受关注。
  • 张辉
    0
    科界是很好的APP,使我学习,使我进步,感谢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聚科技力量
  • 吕伟
    0
    感谢科界,感谢科技工作者之家,感谢有你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