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实现3000℃极端环境下的超高温应变场测量

科技工作者之家  |   2024-07-09 15:02

记者9日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李宜彬教授团队获悉,该团队首次利用自主研发的紫外-数字图像(UV-DIC)系统在超高温极端环境应变场测量领域实现了3000℃环境下的成功测量。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发表于国际无损检测领域的权威杂志《无损检测与评价国际》上。

25℃-3000℃散斑图:(a)T=25℃;(b)T=1100℃;(c)T=1500℃;(d)T=1900℃;(e)T=2100℃;(f)T=2300℃;(g)T=2500℃;(h)T=2700℃;(i)T=2900℃;(j)T=3000℃;(k)在加热至3000℃后冷却至25℃的散斑

此前,在超高温极端环境应变场测量领域一直缺乏有效测量表征手段,主要难点包括:一是超高温热辐射导致测量图像过度曝光,无法表征;二是使用中性密度、蓝光、偏振等多组滤光片,导致测量步骤繁琐,表征成像效果欠佳;三是作为变形信息载体的散斑在超高温中容易脱落,导致测量失败,无法表征。

典型温度下应变场云图:(a)1100℃;(b)2100℃;(c)2500℃;(d)2700℃;(e)2900℃;(f)3000℃

该文章通讯作者、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天目山实验室助理研究员董亚丽表示,研究人员利用紫外-数字图像(UV-DIC)系统,仅用单个紫外滤光片就有效抑制了3000℃热辐射,同时开发了以碳化铪粉末为散斑材料的超高温散斑制备工艺,最终在3000℃环境下成功测量了石墨热膨胀系数,并清晰记录了被测对象从室温到3000℃的高质量图像。

该成果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天目山实验室联合研发。“以上难点在紫外-数字图像相关的应变场测量方法中均被很好地解决,该测量方法能够有效、准确测量热端部件在超高温极端热力耦合条件下的热变形,对于助力我国航空航天技术发展具有积极意义。”李宜彬说。

(受访者供图)


  • 丁锐
    0
    【桑葚的营养】根据《中国食物成分表》中的数据显示,桑葚含有丰富的硒,为5.65ug/100g,这比苹果、桃子、菠萝、梨、葡萄等常见水果都要高,更是蓝莓的56.5倍。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参与调节甲状腺功能、新陈代谢、血液循环,也能维持正常的免疫功能。
  • 王惠琴
    0
    科技工作者之家,传播科技知识.分享科技信息,提高全民科学素质。
  • 林芳茂
    0
    科界是个很好的平台,使我学习,使我进步。
  • 王雅宾
    0
    科技工作者之家是一个很好的平台
  • 王宏
    0
    科界是个很好的平台,使我学习,使我进步。
  • 靳媛
    0
    科技创新和科学技术普及同等重要,请大家一定要重视科学普及工作。
  • 吴咏芳
    0
    科界是很好的APP,使我学习,使我进步,感谢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聚科技力量
  • 张辉
    0
    科界是很好的APP,使我学习,使我进步,感谢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聚科技力量
  • 耿琳娟
    0
    一直缺乏有效测量表征手段,主要难点包括:一是超高温热辐射导致测量图像过度曝光,无法表征;二是使用中性密度、蓝光、偏振等多组滤光片,导致测量步骤繁琐,表征成像效果欠佳;三是作为变形信息载体的散斑在超高温中容易脱落,导致测量失败,无法表征。
  • 贾献梅
    0
    在超高温极端环境应变场测量领域一直缺乏有效测量表征手段。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