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研究人员:毫秒脉冲双星研究取得新进展

科技工作者之家  |   2024-07-01 10:08

科技日报记者 赵汉斌

记者30日从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获悉,该台研究人员近期在毫秒脉冲双星领域获得了新进展,为最短轨道周期黑寡妇脉冲星M71E提供了一种供选择的形成通道。国际期刊《皇家天文学会月刊》在线发表了相关成果。

毫秒脉冲双星是研究极端物理环境的一类重要天体,其自转周期一般小于30毫秒,仅能在微波或X射线的电磁波频谱上被观察到。它们通过长期吸积伴星的物质和角动量,来加快自身的转速,最终使自转周期达到毫秒量级,并导致表面磁场强度下降,这被称为脉冲星再循环过程。对毫秒脉冲星的研究,可用来限制中子星的物态方程。此外,短轨道周期毫秒脉冲双星,也是重要的低频引力波源。

毫秒脉冲星的脉冲辐射蒸发伴星示意图。 云南天文台供图

此前,通过银道面脉冲星巡天项目,中国天眼FAST射电望远镜发现了最短轨道周期的毫秒脉冲星M71E,其轨道周期仅为53分钟,伴星质量约为0.01倍太阳质量。如此低的轨道周期和伴星质量,意味着该系统可能起源于极致密X射线双星的演化。同时,它们属于一类特殊的毫秒脉冲双星,即黑寡妇毫秒脉冲星。其伴星被脉冲星的脉冲辐射所烧蚀、蒸发,并逐渐被剥离掉物质。

基于2021年提出的极致密X射线双星的“中子星+氦星”模型等研究成果,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研究员王博与南京大学郭云浪博士等人,此次进一步考虑了伴星的蒸发过程。由于M71E可能位于M71球状星团,研究人员在计算中考虑了低金属丰度对演化轨迹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应用该方法可解释M71E的系统特征,并指出该脉冲双星系统将终因中子星与伴星合并,演化成为孤立毫秒脉冲星。

  • 蒋加文
    0
    毫秒脉冲双星是研究极端物理环境的一类重要天体,其自转周期一般小于30毫秒
  • 张辉
    0
    科界是很好的APP,使我学习,使我进步,感谢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聚科技力量
  • 史美枝
    0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 邵宝东
    0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就是无为而为的最佳注解,不住相就是无为啊,生其心就是无不为的真心。
  • 张淑贤
    0
    科技工作者之家是学习知识开阔眼界的好平台
  • 王淼
    0
    长大后才知道,和不同的人说不同的话,表现出不一样的态度,是一种非常可贵的能力,而不是虚伪。
  • 廉保友
    0
    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
  • 阎红菊
    0
    宽容是一种处世哲学,宽容也是人的一种较高的思想境界。
  • 陈小荣
    0
    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学习科学知识
  • 苏增斌
    0
    科技工作者之家是一个很好的学习平台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