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涛院士团队研发出我国首个脑胶质瘤靶向药

科技工作者之家  |   05月02日 10:34

科技日报记者 代小佩 实习生 朱珂影

近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正式批准伯瑞替尼脑胶质瘤的适应症,这是全球首个批准上市的用于治疗脑胶质瘤的小分子靶向药物。该药物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所长、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学中心主任江涛带领团队历时数年研发。

脑胶质瘤是最常见的成人颅内恶性肿瘤,约占颅内肿瘤的46%。长期以来,手术和放化疗是脑胶质瘤主要治疗手段。但脑胶质瘤往往侵犯语言、行动、逻辑思维等大脑重要功能区,由于肿瘤和脑组织互相纠缠,很难通过外科手术彻底切除肿瘤。因此,即使经过手术和放化疗,脑胶质瘤的致残率和致死率仍较高。

攻克脑胶质瘤,是中国神经外科事业开拓者之一王忠诚院士交给江涛的任务。

多年前,为了能去国外学习脑胶质瘤的最新理论和技术,江涛看到医学顶级期刊上有关于脑胶质瘤的文章,就给通讯作者写电子邮件毛遂自荐。几个月里他总共发了119封邮件,并最终获得深造机会。

2002年,江涛远赴国外求学。学成后,他把分子病理的理念带回中国。为了攻克脑胶质瘤难题,他带领团队历时16年完成“中国脑胶质瘤基因组图谱计划(CGGA)”,这是世界最大的脑胶质瘤数据库。

在此基础上,江涛带领团队寻找导致脑胶质瘤恶性进展的基因。在数以万计的基因组中找线索,从浩如烟海的文献中找灵感,以前人的研究成果为基础,江涛和团队像大海捞针一般苦苦求索。

终于在2014年,江涛团队找到了导致脑胶质瘤恶性进展与复发的关键融合基因PTPRZ1-MET。2021年,该融合基因被纳入世界卫生组织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这是44年来唯一纳入的中国成果,也是目前国内神经肿瘤领域唯一改写世界指南的工作。

为了推动基础研究成果走出实验室、造福脑胶质瘤患者,江涛走上科技成果转化之路。他带领团队与国内企业合作,历经多年最终研发出原创新药伯瑞替尼。

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获评“中国生命科学十大进展”,位列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十大成果榜首,获得中国发明协会一等奖,夺得2021年中关村国际前沿科技创新大赛总决赛冠军……近年来,伯瑞替尼“荣誉等身”。

被问及研发历程时,江涛和团队都显得十分淡然,“就那么干”“我可能运气好”“其实大家都是这样做”……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伯瑞替尼诞生的背后是日拱一卒的勤勉和坚定。不出差的时候,江涛的日程基本固定:白天出门诊、做手术,晚上和周末泡实验室、开组会。

看文献是江涛的业余爱好,他经常早起看最新的国外文献。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分子神经病理室副主任胡慧敏告诉记者,江涛每周四都会组织团队一起阅读文献,并组织大家讨论、点评,进行头脑风暴。

在江涛带领下,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青年科技人才队伍不断壮大,涌现出多名临床和科研骨干。

江涛团队表示,他们将继续围绕神经系统疾病诊疗技术进行研发与创新,积极构筑从基础研究到药械开发再到产业化转化的科技创新链,最终实现把脑胶质瘤变成慢性病的美好愿景。


  • 陈昌启
    0
    脑胶质瘤是最常见的成人颅内恶性肿瘤,约占颅内肿瘤的46%。
  • 吕伟
    0
    感谢科界,感谢科技工作者之家,感谢有你
  • 肖建海
    0
    科界是一个很好的学习平台,学习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
  • 袁勇
    0
    科界平台,发布信息量大,学科覆盖面广,解释科学权威,值得关注!
  • 张静
    0
    脑胶质瘤是最常见的成人颅内恶性肿瘤,约占颅内肿瘤的46%。
  • 王朋云
    0
    正式批准博瑞替尼脑胶质瘤的适应症
  • 陈希伟
    0
    人与自然应该和谐发展,让我们共同努力,创造一个优美自然的和谐家园!
  • 张军
    0
    掌握前沿资讯,走进“科技工作者之家”。
  • 苏增斌
    0
    科技工作者之家是一个很的学习平台
没有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