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杀掠食性海星保护大堡礁珊瑚

科技工作者之家  |   2024-04-26 09:58

作者:张晴丹  来源:中国科学报

一项扑杀计划成功地保护了大堡礁的关键区域,使其免受以珊瑚为食的海星的袭击。4月24日,这项研究成果发表在PLoS One上。科学家表示,应该加大力度保护更多的珊瑚礁。

棘冠海星(COTS)是澳大利亚大堡礁内几乎所有珊瑚物种的捕食者。每只海星的直径可达1米,每年吃掉约10平方米的珊瑚礁。

海星是珊瑚礁的原生物种,但农业生产和其他人为因素导致越来越多的营养物质涌入珊瑚礁水域,从而增加了海星的数量,加剧了对珊瑚礁的破坏。1985年至2012年间,这些珊瑚礁占该区域珊瑚损失的40%。

在2012年至2022年间,澳大利亚大堡礁海洋公园管理局开展了大规模的海星扑杀方案。潜水员团队用醋或牛胆汁给海星注射一针,以杀死它们并阻止幼虫释放。

一名潜水员将醋注射到棘冠海星体内,这是捕杀计划的一部分。图片来源:CSIRO

公园管理局的Roger Beeden和他的同事发现,在实施及时扑杀的地区,损失是有限的,珊瑚覆盖率恢复并增加了44%。在没有进行扑杀的地方,珊瑚损失严重。这项研究还证实,通过防止海星在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珊瑚礁爆发,幼虫不会随着洋流传播到其他珊瑚礁,便能进一步减少其他区域的爆发。

到目前为止,该项目的重点是海洋公园3000个珊瑚礁中的500个,这些珊瑚礁遍布整个公园,但之所以被选中,是因为它们对旅游业有重要价值。

不过,詹姆斯库克大学的Terry Hughes并不认为这种扑杀计划是值得的。他说:“越来越清楚的是,通过在少数珊瑚礁上捕杀刺冠海星来保护大堡礁珊瑚的努力只是杯水车薪。”

Hughes说,海星数量和珊瑚数量存在地理差异,该研究将其归因于大堡礁不同地区的扑杀水平,但其实可以通过哪些地区受到最近气旋和大规模珊瑚白化事件的影响最大来解释。Beeden承认,这些因素很难与扑杀的影响分开,但他表示:“我们的结果得到了加强,尽管2020年和2022年发生了两次大规模白化事件,但汤斯维尔地区的珊瑚覆盖率还是有所增加,但这一事实并不令我们感到困惑。”

Hughe则认为,当务之急应该是解决全球变暖问题,因为全球变暖正在导致珊瑚白化的频率和强度上升。“每一次珊瑚白化事件发生后,澳大利亚政府都会宣布投入更多的资金来杀死一小部分珊瑚礁上的海星,从而将公众的注意力从处理这些珊瑚白化事件的起因或减少澳大利亚的温室气体排放上转移开。”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371/journal.pone.0298073


  • 何正花
    0
    科技工作者之家,让我学到了很多知识
  • 黄秀玲
    0
    坚持最初的梦想,扬帆起航,乘风破浪,永不言败。
  • 丁锐
    0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 不断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
  • 金光
    0
    科技工作者之家是一个很好的学习平台,弘扬科学精神,倡导科学办法!
  • 王惠琴
    0
    [每日科普]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
  • 张存岭
    0
    保护生态环境,保护频危物种,保护野生动物
  • 史美枝
    0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 张辉
    0
    科界是很好的APP,使我学习,使我进步,感谢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聚科技力量
  • 朱立华
    0
    科技工作者之家这个学习平台真的让我收获满满
  • 王军
    0
    通过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等手段,进一步提升型号研制效率,确保了舱体结构高质量交付。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