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军旅·人生】
她扎根临床,潜心造血干细胞移植与细胞治疗技术创新;她勇攀高峰,妙手施仁术,不断破解血液领域科研难题;她醉心教学,带领学生一起不断攻克医学研究领域的难关。她就是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血液科教授高蕾。
血液科并不是高蕾最初的起点,一开始,她是检验医学专业的“学霸”。2000年7月面对考研抉择时,高蕾选择了投身血液专业。进入第二附属医院血液科后,高蕾勤学苦练,恶补落下的血液科知识,她说:“和别人距离远,那我就走快一点。”恩师卞修武院士、血液科教授陈幸华等前辈严谨治学的态度和实干创新的理念,让高蕾获益匪浅,她迅速从一名新兵成长为血液科的排头兵。
从医二十多年,高蕾见证了第二附属医院血液科从一个只有25张床位的小科室,一路壮大发展为军内排名第一、拥有30个移植仓、年完成造血干细胞移植500余例的大科室,她也数年如一日地为学科发展奉献热血与青春。
翻开她的履历表,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省部级奖项,到全国巾帼建功标兵、法国梅里埃研究院优秀青年科学家,是一份教、研、医各方面都非常出色的成绩单。高蕾利用自己在造血干细胞移植领域丰富的临床经验,与团队成员一起创新性地建立E-CAG方案、G-CSF预激造血干细胞移植方案和小剂量地西他滨移植后序贯输注等技术,为攻克“血魔”贡献了力量。
对于高蕾来说,身处教学医院,她是治病救人的医师,亦是教书育人的老师。在学生眼里,高蕾老师既是能力突出的“大拿”,也是最拼命的“高教头”。“好老师也应该是好教育家,以精雕细琢之功磨炼人才,努力使学生早日‘出徒’。”在教学手段上,高蕾尝试线上线下结合,应用病例闯关系统、虚拟仿真教室进行多样化授课,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兴趣,希望他们能够练好本领,服务好广大官兵和人民群众。
从事教学工作多年,高蕾一直都在带领学员向高原医学研究的高峰攀登,为此,她一次次上高原,在卫勤任务中反复寻求突破。一次高原巡诊中,一个小战士因为没有按时吃药发生血栓脱落导致肺栓塞,这次经历让高蕾认识到高原病防治、医疗健康教育还任重道远。高蕾所在科室进一步拓展工作思路,与大学高原医学系联合开展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早期诊断标准和干预措施研究,将研究成果运用到边防部队,有效降低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的发生率。
“学习苦吗?苦!但和常年驻守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原官兵相比,就算不得什么。”高蕾动情地讲述高原官兵坚守岗位的故事,将自己的亲身经历融入教学。“我希望今后能从事高原医学相关工作,做像老师一样的实践者、教育者。”有学员这样对高蕾说。
“我的责任,就是上好每一堂课,将红色军医精神传递给下一代!”高蕾希望自己不负教员这份沉甸甸的责任,帮助学员成为政治坚定、技术优良的红色军医。
(光明日报记者 刘小兵 通讯员 陈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