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海洋大学最新研究成果助力北极气候变化预测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   2024-02-23 16:41

  近日,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科学与生态环境学院常亮教授与合作者基于多源卫星平台的遥感探测技术,在北极大气边界层高度特性及其与海冰交互特征方面取得了重要研究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IEEE地球科学与遥感学报》。

  2006.12–2019.11期间各季节的到达北极地表500m以内的掩星观测数量的空间分布,以及对应的北极大气边界层高度的探测频率的空间分布。学校供图

  大气边界层是北极大气—海洋—海冰耦合系统之间极为复杂的物质和能量交换区域,精确探测北极大气边界层结构及获取物理参数特性,是建立北极大气边界层参数化方案的基础,有助于提高对北极气候变化的预测能力。

  针对北极天气条件和现场观测条件的限制,研究团队创新性地引入了全球定位系统(GPS)无线电掩星技术,通过与现场实测结果进行比较,证实了该技术能有效地开展北极大气边界层高度探测,并具有全天候、大范围和高精度的优点。

  研究团队结合大气红外探测卫星(AIRS)获取的北极大气边界层内的地表气温(SAT)、大气可降水汽含量(PWV)和云量(CF)等结果,进一步分析了北冰洋不同海冰状态下大气边界层高度与北极地表气象条件的关联。分析发现,北冰洋上空PBLH与SIC始终呈负相关,且与SAT和PWV始终呈正相关,但PBLH对SIC、SAT和PWV变化的响应随各季节北冰洋海冰条件的变化而变化。此外,北冰洋开阔水域高度较高的不稳定大气边界层通常对应薄且弱的大气逆温层,固体冰区高度较低的大气边界层则往往伴随着高度稳定的贴地逆温,而冰边缘区的大气边界层高度具有介于开阔水域和固体冰区之间的过渡性特征。


内容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原文链接:http://www.edu.cn/rd/gao_xiao_cheng_guo/cheng_guo_zhan_shi/202402/t20240223_2559301.shtml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

  • 耿磊
    0
    科界给我学习新知识的途径,让我紧跟到科学发展的脚步。
  • 许宁
    0
    为科技工作者之家点赞,科普科学知识,掌握前沿资讯。
  • 史庆垒
    0
    科界是个很好的学习平台,使我进步开阔眼界!非常感谢!
  • 苏明利
    0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加快和传统的工作千变万化,导致现代人对美体的结构变化导致身体各个骨骼变形,影响身体美观和慢性病变的发生!
  • 王增年
    0
    黑洞是宇宙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存在,或许最终连接着宇宙的生与死,人类乃至宇宙与黑洞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未来,人类的生存与毁灭或将也受到黑洞左右。
  • 史庆垒
    0
    科界是个很好的学习平台,使我进步开阔眼界!非常感谢!
  • 张志林
    0
    科技工作者之家是我每天学习的平台,学习长知识不断进步。
  • 苏明利
    0
    真正的强大不是对抗,而是允许发生。允许遗憾,愚蠢,丑恶,虚伪,允许付出没有回报。——莫言《晚熟的人》
  • 王增年
    0
    几乎完全真空的巨大空间组成了绝大部分的宇宙,它也许导致了宇宙的膨胀加速。这意味着这些巨量真空空间也许可以解释暗能量这种撕裂宇宙的神秘力量的存在。
  • 史庆垒
    0
    科界是个很好的学习平台,使我进步开阔眼界!非常感谢!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