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人员利用LAMOST测量包含极低质量白矮星的双星系统轨道参数

中国科学院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共享服务平台  |   2024-01-03 13:01

近期,国家天文台袁海龙高级工程师和张昊彤研究员通过测量双星系统的轨道参数,在LAMOST数据中证认了一个由极低质量的氦核白矮星和一个碳氧核白矮星组成的双白矮星系统。该成果是研究人员借助LAMOST数据优势在搜寻致密天体方面取得的又一项重要成果,也为研究双白矮星系统的形成与演化以及极低质量白矮星的物理性质奠定了基础。该成果发表在英国《皇家天文学会月刊》(2023,MNRAS,526,5471)。  

双白矮星系统的形成和演化与很多重要物理过程相关联,比如近邻双星的物质和角动量的转移及损失,公共包层的演化,引力波辐射,Ia型超新星的形成等,但是已知的有轨道参数的双白矮星系统并不多。随着Gaia测光数据的发布,大量的白矮星、极低质量白矮星候选体被发现,为了从中证认更多由两个白矮星组成的双星系统样本,需要进行光谱大气参数认证和双星轨道参数测量,这需要大量宝贵的时域光谱观测时间。LAMOST的海量光谱数据为这一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新的方向。 

基于Gaia测光数据和天体测量数据的一些工作,袁海龙等人认证的该双星系统的观测源最初被认为可能是热亚矮星,也有研究团队认为是极低质量白矮星。极低质量白矮星是一种具有重要科学价值的氦核白矮星,其质量一般小于0.3个太阳质量。袁海龙等人利用LAMOST的低分辨率光谱和海尔望远镜 P200的光谱数据,准确测量了该天体的恒星大气参数;然后结合Gaia的天体测量数据,多波段测光数据和银河系三维消光图等,研究团队进一步限定了该双星系统中可观测恒星的半径和质量,半径约为0.12倍太阳半径,质量约为0.22倍太阳质量。根据质量的测定结果,研究团队更倾向于认为该观测源是极低质量白矮星,因为热亚矮星的现有理论质量不会低于0.3倍太阳质量。基于时域光谱数据,研究人员估计了该双星系统的轨道运动周期约为180分钟,半振幅约为290千米每秒;并估计了该双星系统中伴星的质量下限约为0.6倍太阳质量,这完全符合碳氧白矮星的质量分布,从光谱特征分析则可以排除该伴星是主序星的可能。因此,研究团队认为这是一个由极低质量的氦核白矮星和一个碳氧核白矮星组成的双白矮星系统。 

研究人员认为这个双星系统很可能是通过公共包层演化通道形成, 大概10亿年之后,该系统可能会并合成为一个大质量的白矮星。随着LAMOST海量光谱数据的发布,未来还会有很多的白矮星双星系统被发现。 

文章链接:https://academic.oup.com/mnras/article/526/4/5471/7310864 
 
 


内容来源:中国科学院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共享服务平台

来源:中国科学院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共享服务平台

原文链接:http://lssf.cas.cn/lssf/lamostwyj/xwdt/202401/t20240103_4585885.html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

  • 耿磊
    0
    科界给我学习新知识的途径,让我紧跟到科学发展的脚步。
  • 许宁
    0
    为科技工作者之家点赞,科普科学知识,掌握前沿资讯。
  • 史庆垒
    0
    科界是个很好的学习平台,使我进步开阔眼界!非常感谢!
  • 张志林
    0
    科技工作者之家是我每天学习的平台,学习长知识不断进步。
  • 苏明利
    0
    林语堂说:“幸福人生,无非四件事,一是睡在自家床上;二是吃父母做的菜;三是听爱人讲情话;四是跟孩子做游戏。”
  • 王增年
    0
    成功不是因为别人走你也走,而是在别人停下来的时候,你仍然在向前。放弃很容易,但只能一无所得;坚持很难,但终会有所收获。别轻易停下,多坚持一分钟就会多一点收获
  • 史庆垒
    0
    科界是个很好的学习平台,使我进步开阔眼界!非常感谢!
  • 苏明利
    0
    善良是一棵树推动一棵树,一朵花推动一朵花,一个人带动一个世界。
  • 王增年
    0
    风不懂云的漂泊,天不懂雨的落破,在时光的隧道里,我们都是彼此的过客, 越是想要努力忘记,越是莫名的要记得更深,真正的放下,不是不需要努力的,没有什么突然想起,只是从未忘记。爱,只须一瞬间;忘,却要一辈子。
  • 耿磊
    0
    科界给我学习新知识的途径,让我紧跟到科学发展的脚步。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