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天文台太阳纳耀斑研究获进展

中国科学院  |   2023-11-08 10:00

耀斑被认为是颇有希望阐释日冕加热问题的机制。然而,目前少有能够观测到日冕环中存在产生纳耀斑所需的编织状结构,并缺乏明确的观测证据证明日冕中的小尺度能量释放与纳耀斑模型预言的编织状磁场结构存在关联性。      

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在基于神经网络生成的日冕图像中探测到冕环内磁场重联的关键证据。如图1所示,日冕环表现为编织状的,且其对应的外推磁力线也表现出纽结结构。这些编织状结构随后演化成平行结构(图2),并伴随足点处的高温辐射增强。研究推测冕环内发生编织状结构的磁场重联。这种冕环内的能量释放过程可能为日冕加热提供可观的能量来源。     

为了探讨日冕中的精细结构的演化,该研究构建了反映从AIA 193 Å(0.6”/pixel)到Hi-C 193 Å(0.1”/pixel)高分辨图像的映射关系的机器学习(machine learning)模型(ML)。这一模型有效提高了AIA图像的分辨率,使其接近目前最高分辨率的Hi-C图像。受限于仅三分钟的有效观测,Hi-C难以探测到日冕精细结构的演化过程,而ML模型使得分析这些精细结构的演化成为可能。     

相关研究成果以Morphological evidence for nanoflares heating warm loops in the solar corona为题,发表在《天文学与天体物理学》(Astronomy & Astrophysics)上。相关机器学习代码已发布。研究工作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人才培养计划“西部青年学者”项目和云南省“兴滇英才支持计划”青年人才专项的支持。     

论文链接

图1. ML图像(左)及ML图像叠加选取的外推日冕磁力线

图2. 编织的冕环结构演化的示意图。a为观测无法分辨的形态,b和c对应在ML图像中观测到的形态。


内容来源:中国科学院

来源:中国科学院

原文链接:http://www.cas.cn/syky/202311/t20231108_4984741.shtml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

  • 孟继东
    0
    为科技工作者之家点赞,科普科学知识,掌握前沿资讯。
  • 史庆垒
    0
    科界是个很好的学习平台,使我进步开阔眼界!非常感谢!
  • 耿磊
    0
    为科技工作者之家点赞,科普科学知识,掌握前沿资讯。
  • 王怡武
    0
    科界是一个获得知识的好平台,让我学习,让我进步!
  • 苏明利
    0
    关节炎真不是冻出来的,与秋裤没关系,但我劝你先把秋裤穿上。
  • 苏明利
    0
    关节炎真不是冻出来的,与秋裤没关系,但我劝你先把秋裤穿上。
  • 王增年
    0
    关节炎真不是冻出来的,与秋裤没关系,但我劝你先把秋裤穿上。
  • 许宁
    0
    为科技工作者之家点赞,科普科学知识,掌握前沿资讯。
  • 胡林军
    0
    这是个好平台每天都会有新的知识供我们学习。
  • 史庆垒
    0
    科界是个很好的学习平台,使我进步开阔眼界!非常感谢!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