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化所金属配合物长余辉发光研究取得进展

中国科学院  |   2023-10-18 14:00

长余辉(LPL)材料因独特的光物理性质,在信息加密防伪、传感和生物成像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纯有机室温磷光是实现长余辉最有前途的策略之一,但因系间窜越速率小,通常导致发光效率低。金属配合物中重原子的引入,可以增加系间窜越速率,提高发光量子产率,但会缩短磷光寿命。因此,利用金属配合物来实现长余辉发光颇具挑战性。

近日,中国科学院理化所光化学转换与合成中心研究员陈勇团队利用主客体策略将金(I)卡宾配合物(DPXZAu)掺杂到含硼氧杂环的主体分子(DOBA)中,获得了基于金(I)卡宾配合物的主客体长余辉发光体系。DPXZAu/DOBA1100)体系在室温下表现出长的余辉寿命( = 42 ms)和高的发光量子产率( = 57%)。机理研究表明,金原子促进DOBA聚集体三重态(T1*)的产生,随后通过缓慢的电子交换及激子复合过程实现室温下的长余辉发光。此外,客体分子上手性单元的引入使LPL具有明显的圆偏振发光特性。

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德国应用化学》上。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中国科学院-香港大学新材料联合实验室等的支持。

论文链接

Au(I)配合物主客体体系长余辉发光的机理示意图


内容来源:中国科学院

来源:中国科学院

原文链接:http://www.cas.cn/syky/202310/t20231018_4981579.shtml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