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13次北冰洋科学考察队搭乘雪龙2号极地科考破冰船,于本月12日正式起航,向着北极进发。总台央视记者王楠也随船出发,全程记录我国此次北冰洋科考进程,带来《北极“楠记”》系列报道。在前往北极的途中,都有哪些新鲜见闻?又有哪些有趣的小知识?《北冰洋小课堂》为您带来北极“新知”。
01
去北冰洋,
会路过“西风带”吗?
去南极,最痛苦的事,莫过于要穿越“咆哮魔鬼西风带”。那么去北冰洋,也会有“西风带”吗?
中国第13次北冰洋科学考察队首席科学家助理 孙虎林:其实南北半球都有西风带。南极是一片陆地,它周围被一个环南极的南大洋所包围,南大洋没有陆地,利于低压系统的发展增强,导致在南半球西风带这片海洋上,就有非常频繁的强气旋出现,引起南半球西风带的强风巨浪。
孙虎林:北半球的西风带也是集中于北半球的北纬40度到65度左右,也就是环绕北极(北冰洋),也是有一个西风带的存在,在大气里面。北极(北冰洋)是一片海洋,它周围是被欧亚大陆和北美大陆所包围。天气系统在陆地上,它的发展增强相对缓慢。所以,有这些陆地的存在,导致在很多区域,北半球的低压它无法在西风带里发展。所以北半球的西风带,总体上没有南半球西风带的强。
02
“厄尔尼诺”
和国内高温有关系吗?
今年,国内不少地方都遭遇了高温天气。世界气象组织在不久前宣布“厄尔尼诺”现象已经出现。这两者之间有关系吗?
中国第13次北冰洋科学考察队首席科学家 陈陟:“厄尔尼诺”,它本身应该是西班牙文,它的原文的意思是“圣婴”的意思。气候学家就发现,“厄尔尼诺”确实是有一定的周期性或者规律性的,但是又不完全有规律性的一个现象,主要是指整个太平洋东部海水异常增暖这个现象,把这个现象就统称为“厄尔尼诺”。
陈陟:海洋实际上是全球气候的一个重要的调节器,海水的热含量比大气要多得多。当海洋表面的温度分布发生变化的时候,会对全球的大气环流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全球的气候。正常情况下,太平洋应该是西部偏暖,东部要偏冷一些。当“厄尔尼诺”这个现象发生以后,海水表面的温度分布变了,太平洋东部增暖以后,全球的大气环流都跟着受影响,全球气候也受影响,这样的话,在全球不同的地区,就会产生不同的气候异常现象,比如说有些地方会异常的旱,有些地方会异常的涝,当然也不排除某些地方高温,某些地方会偏冷,这样一些情况。
陈陟:至于说北京前段时间特别的热,是不是跟“厄尔尼诺”一定相关?我觉得可能有一定的关联,但不完全是那么直接的关系。因为客观来说,现在全球气候在变暖,我印象中7月3日全球的平均气温,创了有记录以来的历史新高,也就说明这不是北京一个地方的问题,这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
03
为什么北极没有企鹅,
南极没有北极熊?
为什么南极没有北极熊,北极没有企鹅呢?其实,这里面还藏着知识点呦!
中国第13次北冰洋科学考察队队员 万艾勇:我先介绍下北极为什么没有企鹅。北极以前存在一种大海雀,它已经灭绝了。这张图上我们可以看到企鹅的分布图,主要集中在南半球,它最远到达赤道的加拉帕戈斯群岛。
万艾勇:在企鹅的进化中,它是比较适应在寒水中生存的,它善于游泳而不善于飞翔,所以它不能通过飞行迁移到北半球去。因为赤道的水比较暖,暖水区域比较广,它很难通过游泳的方式来越过赤道暖水区,所以它很难扩大到北半球。
万艾勇:从图上可以看出,南极大陆四周都是大洋环绕,并且它在很长时期内就与其他大陆分离了,熊的祖先进化以后,它很难通过游泳迁移到南极大陆上。所以在南极大陆上很少有这种大型的陆生的哺乳类的捕食者。北极因为大陆相连,熊就是在大陆上进化出来的,北极熊是那种抗寒肉食性熊进化来的。它不光在北极冰上待着,也可以在陆上待着。夏天冰融的时候,有些熊就到北极沿岸的那些岛上或半岛上度夏。北极其实不光有熊,还有很多丰富的北极生物。通过这张图看北极食物链的问题,最高的捕食者就是北极熊。大型动物应该是北极更丰富。
万艾勇:很有意思的一个现象,叫“伯格曼法则”,在同种同类的温血动物,越靠北,它体格一般越大,越靠南,它体格一般越小。你看北极熊,相对于其他熊类来说,体格远远要大于其他的熊,比棕熊要大,比马来熊、灰熊、黑熊,都要大。其实不光在温血动物中,在我们经常见到的浮游生物中,也会出现这种现象。这个极北哲水蚤的体格就是咱们中华哲水蚤的两到三倍,其实它也适合“伯格曼法则”。
(总台央视记者 王楠 李厦 潘力)